深圳晚报 2019-11-05
深晚报道 | 福田区“教育联盟 课堂表达”第二季开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0 月 30 日至 31 日,福田区 " 教育联盟 课堂表达 " 第二季在下沙小学举行。本次教学研讨活动围绕主题 " 科创未来 AI 赋能 " 展开,来自福田区教科院附小、福田区下沙小学、深圳市实验学校的优秀教师展示了各自在 STEM 教育、VR+ 科学、人工智能等 AI 赋能教育方面的课堂探索,共同探讨利用新技术推动课堂教学变革与创新。

▲下沙小学教师陈倍思与同学们研究设计 " 红树林污水过滤器 "。

据悉," 教育联盟 课堂表达 " 是由福田区新优质学校——教科院附小、福田区城中村精品学校——下沙小学、深圳教育的翘楚——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联合举办的主题教学研讨活动。3 所学校商定每年 9~10 月轮流承办活动,第一季已由福田区教科院附小承办,此次第二季为下沙小学承办,并得到了深圳市教科院、福田区教科院的直接指导。

下沙小学

红树林 STEM 课程硕果累累

活动中,下沙小学教师陈倍思带来课题 " 红树林 STEM 课程中的过滤器制作 "。孩子们用小石子、海绵、塑料棚等工具,将自己设计的过滤器制作了出来。教师刘小敏利用 VR 技术带领学生立体感受太阳系的情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林卓权则和学生一起完成了 " 红树林智能装置 " 的设计与制作。

下沙小学校长杜丛英介绍,学校紧紧围绕课堂、课程、课务开展探索,促进智能技术与这三者的深入有效融合,进而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智能化,目前已经初步显现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增能、使能和赋能效应。

教科院附小

致力打造一套科创教育课程体系

福田区教科院附小教师罗文诗为孩子们上了一堂 " 我们来做热气球 " 的课程。课堂上,罗文诗以问题为导向,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操作,自主思考,进行合作探究。看到自己亲手做的 " 热气球 " 飞了起来,同学们都兴奋不已。

近年来,教科院附小致力打造一套立体完整的科创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福田区 STEM 基地学校,学校构建了以科学课程为基础、多元课程为辅助的课程网络,目前已开设了机器人创客课程、3D 打印创客课程、疯狂博士科学课程、思而行建模队、花言草语 - 校园植物探秘等。

深圳实验学校

分年级定制课程打好科创基础

深圳实验学校教师刘洋在 " 定滑轮和动滑轮 " 课程中,他让学生设计提拉重物的方案,并选取 3 种代表方案让同学们自己测试,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哪种方案更为省力,并举例升国旗等实际场景来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师林景武则为学生们带来一堂智能设计课,让学生制作 " 智能噪音提醒器 "。教师习文带领学生制作了电子植物铭牌。

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的科学课有效整合国家科学课程,融合校本课程,在平时的科学课中一步步打下科技创新的基础。学校还开设了众多科技社团,为学生打造了 4 间专用的科学教室,让学生更深入感受和学习了解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

活动期间,除了教师们的精彩课堂以外,活动还邀请了一众教育界大咖研讨在 5G、人工智能时代的今天,如何促进 "AI+ 教育 " 的融合。深圳大学教授曹晓明作了《人工智能新时代的教育发展与教学创新》的主题讲座。

深圳晚报记者 刘丹青 温银妮 通讯员 颜慧敏 成孟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