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11-05
深晚报道 | 福田区防治管并举加快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如何做好心理健康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福田区根据辖区人口特点,致力打造阳光心理等六大品牌项目,防治管并举加快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目前一类社康中心 100% 设置心理咨询室,开展群体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提供心理咨询和援助服务。

▲福田区各中小学建立了心理辅导室。

以防为先:打造心理卫生服务网络

作为福田区政府民生实事之一,阳光心理项目实施 5 年来,共完成学生、公务员、社区居民、公安干警和企业职工等不同人群心理测评 7 万余人次。通过对心理体检数据的统计分析,定期形成综合分析报告,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服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项目同时开展了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门诊、心理热线电话、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

福田区开展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提升项目。围绕 " 组建一支队伍、举办一场主题活动、办好一场心理讲座、搭建一个信息平台、跟进每一个个案、开设一个门诊、举办一期心理危机干预演练 " 为主线的 " 七个一 " 建设,选取福田辖区试点学校小学四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提高学生应对学习、社交以及各种生活事件的技巧,降低青少年焦虑情绪的发生,提高学习效率、改善生活质量,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在福田区各中小学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并成立了福田区青少年心理发展中心,由分布在全区各学校的 40 多名心理专业专职教师组成服务团队。依托该中心,打造集热线电话咨询、团体辅导、心理放松、心理宣泄、个别辅导等一体化服务平台。每年(工作日晚上及周末)免费提供 230 小时以上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等专业服务,共接待来访、来电的学生及家长 26000 多人次,被市民誉为 " 孩子心灵的温馨港湾 ",并荣获福田义工服务 " 区长奖 " 荣誉称号。

主动服务:为市民提供触手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

福田区出台《关于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设立心理咨询室的通知》,要求一类社康设置独立心理咨询师,配备经过培训的心理咨询人员,为辖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社区筛查、社区转介和心理宣教服务。目前福田区一类社康中心均设置心理咨询室,设置比例 100%。

全区积极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区慢性病防治院开设了儿童青少年社交能力团体培训项目(PEERS),及时有效地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开展青少年社交能力培训课程提高了门诊诊疗服务效率,缩短病人等待时间,满足日益增多的心理卫生服务需求,为因情绪行为问题影响社交能力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有效的帮助方法,更好地帮助其康复,早日融入正常生活。

区慢性病防治院还联合区残联、区精神康复者家属资源中心、各街道职业康复服务中心开展 ACT 项目(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指深圳市主动式社区治疗),组建了由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多学科服务团队,为每个个案制定个体服务计划,按要求进行访视,开展康复训练,进行精神心理评估和社会功能评估。

救助管理: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福田区制定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补贴和管理政策,凡是在福田常住的患者,无论是户籍或是非深户籍,均可申请服药补贴。将非户籍患者住院纳入救助范畴,将救治救助政策覆盖到所有在福田常住的患者。出台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补贴办法,提高一般患者监护人每人每年的补助标准,并将高风险患者监护人每人每年补助提高到一般性监护人的两倍,同时为所有患者进行了监护责任补偿险投保。

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和回归社会,福田区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分两批采购了 100 多名精防社工,区精神卫生中心制定了福田区精神卫生社工培育方案,建立与精神心理卫生工作发展相适应的、业务学习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社工培训机制,安排社工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和实践,不断提高社工的专业素质及能力。目前,所有社工均已配备到位,将为所有在管患者提供社区访视、康复指导及转介、风险评估与转诊和心理辅导服务,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融入社会、回馈社会,共建和美社会。

深圳晚报记者 汪仕林 通讯员 招琳 文 / 图

相关标签

心理健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