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梦云 徐苏宁 文 / 摄)在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街道,隔不了多远就有一块红色地名牌。1945 年的南京五中,1948 年的秣陵路,1940 年的南台巷都发生过什么?这些地名牌上都有记载,市民可以边走边看,了解这些地名背后的革命故事。
△变电箱成了老地图展示区
△秣陵路红色地名牌
△天妃巷红色地名牌
△老地名保护牌
1948 年的秣陵路发生了啥,这个地名牌告诉你答案
走在朝天宫街道的秣陵路上,你会看见一面古色古香的青砖墙上,都被红色渲染。和平鸽、党徽,还有 " 秣陵路(宫后山)" 几个大字在这一片红色上非常显眼,驻足细看,这面墙上写下的是秣陵路的故事:"1948 年 5 月 5 日,全市三轮车工人在中共南京市委的领导下举行罢工。罢工起因是三轮车车租过高,劳资双方几次谈判未获解决 ……"
" 因为身处在街道营造的地名文化中,没事就喜欢在路边看看,红色地名牌是前几个月陈列出来的。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气息,现在还有了革命气息。" 住在秣陵社区的王先生滔滔不绝讲起他的感受。
据朝天宫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像这样的红色地名牌,朝天宫街道一共设立了 9 处," 我们从今年 6 月开始着手这项工作,每个红色地名都有属于自己的革命故事。设立红色地名牌一方面是对他们的纪念,另一方面让大家通过地名牌了解这段历史。"
离秣陵路没多远的南京五中门口,也有一块红色地名牌,1945 年的南京五中发生了什么?地名牌上也给出了答案:"1945 年 10 月国立南京第二临时中学成立,1946 年 8 月更名为南京市立第五中学,学校自成立起中国共产党南京党组织就在校内不断发展和壮大党的力量,与反动势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老地名、老地图随处可见,朝天宫打造 " 示范街区 "
除了红色地名牌,老地名牌、老地图在路上也随处可见。连路边的围栏、变电箱,都成了地名文化的陈列架、展示墙。
在侯家桥路口处的变电箱上,就有一幅 1898 年《江宁府城图》的局部图。" 南京老地图中的侯家桥 " 带你一秒穿越,看 100 多年前的南京城。
" 我们这一片历史很久了,平时走在路上看看这些地名介绍,现在我基本上已经熟悉这里的地名起源了。" 住在附近的刘先生说。
小地名有大文章。蕴藏在朝天宫街道的历史人文故事信手拈来。" 革故鼎新 " 来自鼎新桥," 连中三元 " 出自三元巷。有着萌萌名字的泥马巷也有着 " 泥马渡康王 " 的故事。
朝天宫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朝天宫地区是南京文明发源地,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 495 年吴王夫差设冶山城邑,衍生有温度的桥 24 座、有故事的街巷 96 条、不可移动文物 97 处,百姓耳熟能详的地名 200 多个。
" 朝天宫街道 2.853 平方公里,以微地名工程统筹、日用而不觉的‘五微文化’滴灌工程,即微地名、微博物馆、微文化街区、微文化小区、微园区,移步可见,已完成由点到线、连线成片的空间布局。" 该负责人介绍。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朝天宫街道已在室内室外解读地名至少 2000 余处,基本覆盖辖区全部地名并适度引申介绍秦淮区和南京市的特色老地名。下一步,朝天宫街道将继续推进,全域立体彰显活化地名的魅力。
" 一街一品一特色 ",南京要花两到三年打造一批先进街区
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坐标,承载着大量历史记忆和民俗风情,是乡愁,是情怀,是历史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契合点。
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今年 3 月,南京市地名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开展优秀传统地名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 " 方案 "),定下了总体目标。
" 经过 2 至 3 年的努力,每个区有 1 — 2 个街道形成‘一街一品一特色’的优秀传统地名文化传承发展先进街区。" 该负责人介绍,方案要求对街道范围内的优秀传统地名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对列入名录的地名采取挂牌立碑等多种方式进行地名文化标志设置。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