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11-17
2019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办,4名科学家获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胡玉梅 见习记者 徐可)11 月 17 日下午,北京中国大饭店大咖云集,备受关注的 2019 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现场,邵峰、王贻芳、陆锦标、王小云等 4 位科学家获颁 2019 未来科学大奖。

△四位获奖者合影

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被认为是中国版 " 诺贝尔奖 ",每个奖项的奖金丰厚,为 100 万美金。从 2016 年诞生至今,今年是第 4 个年头,此前已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内的 12 位科学家获得过该奖。

△杨振宁到场并发言

【颁奖】

邵峰:从小是学霸,一直致力于天性免疫研究

△邵峰

颁奖盛典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资深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获颁 2019 未来科学大奖—— " 生命科学奖 "。

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骆利群宣读颁奖理由。他说,邵峰因发现人体细胞内对病原菌内毒素 LPS 炎症反应的受体和执行蛋白的贡献摘得 " 生命科学奖 "。他的发现为探索病原菌感染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新闻发布会上,邵峰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进展。他说,细胞是生命活动的最小单元,细胞会死亡。细胞死亡的目的不仅仅是去除细胞,和免疫系统也有非常大的关系。有一类细胞的死亡是为了激活免疫反应。我们的研究工作就是在这个方向,就是寻找能够激活免疫细胞反应的机制。" 实际上我们发现的细胞焦亡机制、新的蛋白分子等都为后续开发药物提供了一些靶点和指导,也有很多国际药物公司找我们合作开发。"

在颁奖典礼上,邵峰坦言,当得知自己获奖的那一刻,是惊喜,又觉得太不容易。" 当我得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时候,有媒体问我是什么感觉?说实话,是一种不清楚的感觉。"

这次颁奖典礼,邵峰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孩子也都来到了现场。他说,自己是淮安人,从淮安的小镇,走向县城,走向世界,又回到北京,然后捧得了未来科学奖大奖 …… 这都有家人的一份功劳。" 我从小就是一个学霸,但我是一个不被喜欢的学霸,从小就不会讨好人。我很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选择,他们从来没有干预过。" 同时,他还分享说,今年还是和太太结婚 20 周年。这样的一份喜悦,来得正巧和。

说起对未来的期望,他说,希望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

王贻芳:捐出全部奖金,成立 " 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促进基金 "

△王贻芳

在颁奖典礼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陆锦标,两人一起获得 " 物质科学奖 ",共享获奖奖金。他们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 , 特别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的贡献。

王贻芳坦言,自己从事的中微子及粒子物理研究是一门基础科学研究,常常不被社会大众所理解。" 我经常被问,‘你这个研究到底有什么用’?有时其它领域的科学家,甚至领导也这么问。我常常很不礼貌地回答‘没什么用’。" 但王贻芳却打心底里热爱这个 " 无用的科学 ",他从家乡南京出发,凭着一腔科研激情,走上了世界舞台,最终又回到了中国。

王贻芳表示,如果没有各方力量的帮助,大亚湾实验是无法成功的。因此,他也希望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和家人决定,捐出此次未来科学大奖的全部奖金,建立 " 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促进基金 "。这个基金将由 "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 " 管理。欢迎支持 CEPC 的各位踊跃捐款,特别欢迎大奖的捐赠人能 " 好事做到底 ",为 CEPC 添砖加瓦。"

陆锦标:得奖的那天是 " 虚惊一场 "

△陆锦标

" 公布的得奖者的那一天,正好是我那星期最忙的时候。当我准备早一点上床睡觉的时候,我儿子把王贻芳院士的紧急留言转给我,他叫我即刻回电话。听了留言后,我在担心的情况下找他,才知道评委在找我。所以这个奖真的带给我很大惊喜!" 颁奖典礼上,陆锦标激动地说。

在新闻发布会上,虽然讲普通话对陆锦标来说有些吃力,但他坚持用普通话来致辞以及回答记者提问。

" 学生年代,我和老师讨论选择什么研究方向,担心问题都被研究完了。现在回首,没有被发现的东西就像海洋一样,不要担心没有问题可研究,重要的是我们的想象力有多少。" 陆锦标说,以前人们认为中微子没有质量,但后来的研究推翻了这个论断。而他们对中微子的研究则更进一步,就像一个窗口,会让科学家们发现新的物理。

" 经过新的实验,我们有可能会理解为什么现在宇宙中只有物质,没有反物质?这可能跟人类的生存有很密切的关系。" 陆锦标说,接下来,他们的中微子研究会继续进行下去。

王小云:密码技术让我们生活更安全

△王小云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是自 2016 年未来科学大奖设置以来,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女科学家。她获得了 2019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王小云是一位密码学家。在颁奖典礼上,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张懋中宣读了获奖理由:奖励她在密码学中的开创性贡献,她的创新性密码分析方法揭示了被广泛使用的密码哈希函数的弱点,促进了新一代密码哈希函数标准。

现场,王小云发表了获奖感言,她说,虽然自己的英语非常不好,但为了挑战自己,准备了英语演讲稿,并用英语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情。

而在媒体见面会现场,王小云谈到,非常高兴获得这个大奖,自己研究的目标就是守护网络信息安全,密码学能够为网络的安全性得到支撑,比如区块性的研究也得益于密码的安全性,密码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这些,王小云也表示希望和同行一起努力,让广大人民的网络隐私和网络平台交易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支持。

【承诺】

未来科学大奖将永久化

未来科学大奖寄托着科学的理想和希望,每一位科学人、每一位获得科学大奖的科学家,都在用荣誉诉说同一个信念,推进科学精神。

4 年前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之时,12 位捐赠人承诺为这个大奖提供 10 年的捐赠。但 10 年以后这个大奖会如何,这个大奖是否会一直延续下去,它是否会像诺贝尔奖一样成为一个百年大奖?作为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大会轮值主席,沈南鹏代表捐赠人向大会做出了更大的承诺,那就是将未来科学大奖永久化。他说:" 作为优秀的企业家与投资人,我们不仅要有远见,同时更要有责任去贡献,不论是在资金上还是在资源上,都要去弘扬科学精神,去推动科学前沿的发展。我们 12 位捐赠人,承诺在延续原有的年度捐赠外,发起成立总额为一亿美元的永久捐赠基金,目前我们已得到相当份额的承诺款。这些新的承诺不只是影响今天,更影响未来百年!"

【链接】

2016 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

" 生命科学奖 " 获奖者 卢煜明

" 物质科学奖 " 获奖者 薛其坤

2017 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

" 生命科学奖 " 获奖者 施一公

" 物质科学奖 " 获奖者 潘建伟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 获得者 许晨阳

2018 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

" 生命科学奖 " 获奖者 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

" 物质科学奖 " 获奖者 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 获得者 林本坚

2019 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

" 生命科学奖 " 获奖者 邵峰

" 物质科学奖 " 获奖者王贻芳 陆锦标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 获奖者 王小云

(主办方供图 编辑 周冬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