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11-20
非法生产10吨危化品,还通过快递销往全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严世明 记者 顾潇)玻璃作坊使用来路不明的硝酸银来 " 镀银 ",扬州宝应警方顺藤摸瓜,成功侦破了公安部挂牌督办的非法经营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案件,打掉了一个潜藏于地下的制作、销售硝酸银的网络。在五年期间,这个团伙非法制作销售约 10 吨硝酸银,并全部通过快递运送到全国各地,案值 3400 余万元。

在玻璃上使用 " 镀银 ",主要是用来点缀、装饰。所谓 " 镀银 ",用的是硝酸银,属于强氧化剂、腐蚀品、环境污染物,并且有毒,约 10 克左右便可致人死亡,是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无论是制作还是销售,都必须持有相关许可证。2018 年 12 月,宝应县公安局在对辖区内玻璃作坊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射阳湖镇部分玻璃加工作坊使用的 " 镀银 ",其进货渠道却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这一新情况,宝应警方高度重视,立即组织警力对该镇玻璃作坊进行排查,当场扣押 " 镀银 "4 公斤,并抓获供货商刘某某。经核查,刘某某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通过对刘某某的讯问警方了解到,刘某只是一个 " 二道贩子 ",他售卖的硝酸银,是从别人手中购买的。

民警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刘某某的硝酸银都来源于广东一个名叫蒋某的人,警方立即将调查重点转移到了蒋某的身上。蒋某是重庆人,小学 2 年级文化,没有固定职业,案发前住在广东省东莞市,蒋某和另外一名男子黄某合伙非法制作销售硝酸银。2018 年 12 月,宝应警方迅速组织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赶赴广东展开抓捕。民警通过在当地大量的走访、摸排工作,最终于 1 月 6 日成功将主犯蒋、黄二人抓获归案。

蒋、黄二人到案后,一开始并不承认生产硝酸银,再加上一些买卖记录已相隔数年,如何能锁定证据,进一步查实两人的犯罪事实,成为专案组民警的当务之急。由于此案涉及到全国多地,并且案值较大,3 月 12 日,公安部正式挂牌督办此案。办案民警另辟蹊径,从两人的租房信息中查询线索。果然,警方在两人所租用的一处偏远平房内,发现了数个用于制作硝酸银的大桶。在铁证面前,蒋、黄二人只好低头认罪,并交代了销售硝酸银的下线。随后,警方又赶赴安徽、湖南等地将张某、李某等下线抓获归案。

经查明,2013 年蒋、黄二人在东莞成立了一家公司,在 2013 年至 2018 年期间,他们明知硝酸银系危险化学品,在未办理相关许可证的情况下,自己购买原材料生产硝酸银 10 吨左右。通过张、李、刘等人对外销售给公司或个人,累计案值达 3400 余万元。更令人感到后怕的是,他们在销售过程中基本采用缺乏安全措施的快递运送硝酸银,一旦在邮寄过程中发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社会危害性非常大。

目前,蒋某、黄某、刘某某等 5 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提起公诉。

(通讯员供图 编辑 范文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