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11-20
深晚报道|深圳市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患病率为7.80%,五成为轻度慢阻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1 月 20 日是第十八个 " 世界慢阻肺日 "。当天,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组公布了深圳市 40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深圳市 40 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患病率为 7.8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超过 5 成患者为轻度慢阻肺。专家提醒,慢阻肺可防可控,建议将肺功能检查纳入到 40 岁及以上人群的常规体检中。

慢阻肺的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通常与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显著暴露有关。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费力等症状。如果慢阻肺病情长期拖延,将导致治疗效果较差,再住院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018 年 9 月,深圳市 10 个行政区相继全面开展慢阻肺流调工作,为今后制定慢阻肺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工作于 2019 年 6 月顺利完成。结果显示,深圳市 40 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患病率为 7.80%,低于全国 2014-2015 年 13.6% 的平均患病水平。不过,按深圳市 2017 年 35 岁以上常住人口数量估算,深圳市 40 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患病人数达 24 万余人,慢阻肺人群数量较为庞大。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男性患病率为 9.10%,女性患病率为 6.75%,不同年龄段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70 岁以上患病率为 14.76%,60-69 岁年龄层次之。调查还显示,深圳市 40 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疾病名称知晓率低于 20%。

慢阻肺患者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分级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被调查者中超过一半的患者为轻度慢阻肺患者,占 74.64%。但轻度慢阻肺并不意味着 " 不危险 "。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呼吸内科医生卢春容表示,轻度慢阻肺患者往往不会主动就医,难于在早期被发现,而既往研究提示轻度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比中重度慢阻肺患者更快,该阶段患者如果不及时干预,可极快进展成中重度慢阻肺患者。

专家指出,慢阻肺虽然病情进展快,但如果能早期发现和治疗,慢阻肺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的咳嗽、咳痰通常为慢阻肺患者的首发症状。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患者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但大部分轻度患者并无典型的呼吸道症状。目前,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专家建议,要将肺功能检查纳入到 40 岁及以上人群的常规体检中。

据悉,深圳市、区慢性病防治机构拟在全市逐步建立慢阻肺监测哨点,进一步掌握慢阻肺患病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加大慢阻肺的早诊早治和规范管理力度。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陶婧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