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 年,吴梓才身披 " 全国劳动模范 " 红绶带在北京机场留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2019 年,吴梓才荣获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纪念章 "。 深圳晚报记者 周婉军 摄
▲吴梓才获得的全国、省、市劳动奖章。从左至右分别为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劳动模范奖章、深圳市劳动模范奖章。深圳晚报记者 周婉军 摄
在排水管道清疏维护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干了整整 28 年,参与并见证了深圳供排水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但深圳给了我机会和舞台,让我从一无所有,到现在拥有幸福生活、荣誉满身。
吴梓才
1952 年生于广东恩平,中共党员。曾为深圳市水务 ( 集团 ) 有限公司工人 , 任深圳市排水管理处福田排水工区排水管理部副主任。从 1984 年起一直从事下水道清疏、维护工作,常年经受日晒雨淋,与脏、累、苦、险为伴,任劳任怨,敬业爱岗,曾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1997 年获 " 深圳市劳动模范 " 和 " 广东省建设系统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 称号、2000 年获 " 广东省劳动模范 " 称号、2001 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 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口述时间
2019 年 10 月 9 日下午
口述地点
深圳市政协会议厅
本期采写
深圳晚报记者 周婉军
实习生 张晓彤
壹
1980 年春节,在深圳工作的哥哥跟我说,深圳现在正在进行改革开放,有很多机会,让我一定要去深圳发展。
到深圳打拼
我出身于广东恩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吃苦耐劳是我的本色。5 岁那年,我的父母相继离世,失去了双亲的庇护,我和几个兄弟姐妹在困顿中相依为命。读完小学后,刚满 12 岁的我开始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干农活、帮养殖、看林场、种树、放牛 …… 不管多辛苦,只要有活做,能挣口饭吃,我就一定会踏踏实实做到最好。在农村干活的那几年,我经常超额完成生产队的任务。
1978 年 12 月,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1980 年春节,我在深圳工作的哥哥跟我说,深圳现在正进行改革开放,有很多机会,让我一定要去深圳发展。长兄如父,我想哥哥总是为我着想的。
于是过了春节,我就简单收拾了行李,直奔深圳。那时进深圳查得严,过检查站需要通行证。我出来得急,什么都没有准备,只能先在特区外的农村落脚。一年后,我正式拿到了通行证,并在当时的市政工程公司找到了一份道路维修清理的工作。
那时候的深圳,远没有如今这样繁华,更没有多少高楼大厦,到处都是荒野和泥土路,我还因此动过回乡的念头,但谁也没想到深圳发展得这么快,而我竟有幸见证了这个过程。
成为下水道维护工
1984 年,深圳的下水道系统初具规模,急需一批下水道工人,我因此成为了一名下水道维护工,负责福田辖区的下水道维护清疏工作。
度过了几个月的考核期之后,我从临时工转为了正式工,我的妻子也从家乡来到深圳,成为了我的同事。当时,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份工作做好。
每天一大早,我和同事就开始巡查路边的各种下水道,从早到晚,一天平均要步行 6 小时以上。到汛期下大雨,更是饭也顾不上吃,觉也顾不上睡," 雨声就是命令 ",立马赶赴现场,碰到抢修任务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几个通宵。
从事下水道清理维护工作,在脏累之余,还要与各种污水、淤泥以及有害气体打交道,伴随着不少危险。那时我们的下水道维修班一共有十几个工人,但没有一个人接触过跟下水道有关的工作,上岗前公司也没有对我们进行相关培训。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买了相关的书自学,每次工作前都会把一些安全知识教给工友,工友们都非常信任我,也喜欢跟我一起干活。
当时,跟我住同一个宿舍的汽车维修工付师傅让他的儿子跟着我干活,因为他觉得我踏实、能干、实事求是。
没多久,我的工作态度和成果就得到了身边人的认可。几个月之后,我当上整个下水道维修班班长。
贰
只要供排水管道畅通,市容环境好,再苦再累都值得。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
由于深圳发展迅速,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部分原来规划的市政供排水管道难以承受供排水负荷,管道堵塞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情况下,由于地势和管道的限制,清疏车都无法完成清疏工作,必须要工人利用工具清除垃圾,有时甚至还要爬到窨井下进行维修和疏通。
那时候,我和工友们每天出门都随身携带刀片、铁钩、铲等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1986 年,靠近体育馆的上步北路有一段污水管严重堵塞,污水溢出了路面,四处横流,散发着一阵阵令人作呕的臭味,行人纷纷掩鼻而过,连车辆都绕道而行。我们用进口清污车冲吸,一个多小时后水面只降了两厘米,之后又搬来常用的耙钩、竹片和铁锹等工具进行人工疏通,苦干了一天一夜,管道依旧没有疏通,如此一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派人潜到排水井中去进行疏通。
当时正值初春,气温只有 10 摄氏度左右,井下更是寒冷。为了尽快疏通管道,我顾不上作业环境的恶劣,在没有潜水衣、防毒面具等防护装备的情况下,仅穿一条单裤,扶着一根竹竿,反复潜入了积满污水、深达 4 米多的井底,用手扒,用手抠,连续干了近两个小时,硬是靠双手一点一点地掏出了石块、垃圾等杂物,终于疏通了管道,确保了行人、车辆的通行安全。
第二天,因被污水浸泡时间过长,我的眼睛红肿发炎,领导让我休息,去医院治疗,但我并没有休息,照样按时上班。
下水道清疏工作
危险与困难并重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振华路人行道上有一个污水井严重堵塞,所有的清疏工具都用过了,仍无济于事,只能派人进入管道内作业。那条管道直径仅有 500 毫米,人勉强可以爬进却转不了身,一旦有污水突然涌入,容易发生意外,极为危险。
当工友们还在商量的时候,我站出来说:" 咱们这伙人,数我个头最小,这活我来干。" 为以防万一,我用绳子绑住脚,绳子的另一端交给了井上的同事。爬进管道后,我发现是一条自来水管在污水管中间横穿而过,卡住了垃圾杂物,堵死了管道。我用手一点点抠下垃圾递到脚下,然后用脚把垃圾向外推出去,来回十几次,才把垃圾清理干净。当我爬出管道时,手和脚多处磨破了皮,血和污物混在了一起。
还有一次,我发现彩田路一个污水井有异常,我下井检查不到两分钟,就感觉呼吸困难。为查明原因,采取了通风措施之后,我再次下井检查,发现是一家工厂违法将排污管道接到市政污水井里,偷排的工业废水中含有毒气体。从井底上来之后,我脸色铁青,呼吸不畅,说不出话来。事后,公司领导非常关心,但也批评我 " 不要命了 "。但是当时我并没有想那么多,紧要关头,首先考虑的是完成疏通工作。
在我从业的 21 年里,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几次都险象环生,但只要供排水管道畅通,市容环境好,再苦再累都值得。
1997 年,我被评为 " 深圳市劳动模范 ",同时被提拔为当时的深圳市排水管理处福田排水工区排水管理部副主任,尽管岗位有了变动,但我依然心系一线,也坚持在一线工作。
与非法排污分子斗智斗勇
在工作中,除了要应对各种各样的下水道情况,我们还要与非法排污份子斗智斗勇。
2001 年的一天晚上 9 点多钟,我们在开车巡查时,突然收到信息,说有一辆车在益田路附近的市政下水道里违章排放污物。我们马上赶过去,乱排放的车一看到我们,立马逃离现场。我们留下一部分人看守井盖,另一部分人紧随偷排车,进行拦截。那辆偷排车一直在立交桥和无灯路兜兜转转,企图甩掉我们,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们在福田新村里堵住了那辆偷排车。
报警之后,警察带走了违章排放的相关人员到派出所录口供,我们则留在现场看守偷排车和剩下的人,以防他们逃走。当时已经是凌晨 1 点多了,我才想起来应该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电话刚接通,事情就发生了变故,偷排车突然被启动,偷排的人准备逃跑!
情急之下,我顾不上危险,直接挡到了偷排车的前面,当时偷排车已经以一定的速度往前开,我就被车子推着往前滑。见状,偷排车上下来一个人想把我拉开,但是我拼命挣脱开来,继续坚定地挡在车子前面,不让他们逃走,这样反复对峙了几次之后,违章排放的人不敢走了,我拿走了他们的车钥匙,事情才得以解决。
事后,我的工友心有余悸地对我说:" 阿才,万一对方把油门当刹车,你命都没了。" 但是那时候我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想把违章排放的人抓到,绳之以法,不能让他们将深圳下水道的环境搞得乱七八糟。
叁
这些年,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而放弃学习。
用脚丈量每一段下水道 对验收工作毫不含糊
从 1985 年开始,在下水道清疏工作之余,我们还要负责排水管道工程的验收工作。每一次工作,我都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好的工作经验以及每一个下水管道的情况。在一次次的检查过程中,我对辖区内排水设施的情况逐渐掌握,到后来能准确找到每个排水设施的位置,同事们因此称呼我为 " 上步分公司的活地图 "。
而对下水管道的检查验收工作,我更是高标准严要求,因为我深知下水管道设施出问题的后果,所以丝毫不敢马虎,可以说是到了铁面无私的地步。有一次,我检查到一个管道工程不符合标准,工程的负责人却觉得我在挑毛病,希望我能通融,最后我发火了,对他说:" 连国家标准的百分之八十都做不到,怎么可能通过?"
后来,我们的领导亲自到现场验收,也认为那个下水道不过关,他说:" 阿才是公正的,实事求是,只帮理。" 最后,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标准,将下水道重做了一遍。
参与预制混凝土井座模板发明
解决水泥井座易损坏问题
过去,传统的市政管道检查井大多用黏土砖进行现场砌筑,由于黏土强度低,耐久性差,加上这类检查井砌体的结合缝较多,导致检查井防震防漏效果不佳,且使用一段时间就会下沉,引起路面凹陷,影响道路行车,成为市政排污管道系统的一大质量薄弱点。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对于道路工程的耐久性和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原先的黏土砖水泥井盖成了一大困扰。
当时,我们单位不少同事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也经常利用业余的时间,观察研究井盖与车辆、道路之间的受力情况,尝试寻找解决的办法。
2000 年的一天,我在与一位施工人员的交谈中,获得了一点灵感,不少建筑工程使用钢筋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加固,那么检查井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我把我的想法告知了研发的同事。在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经过了大量的实践后,我们设计出了一种新型耐用的预制混凝土井座模板,这种预制混凝土井座模板提高了抗渗能力、刚度以及耐久性,有效解决了以前的水泥井座容易损坏的难题。
由此,我更加增强了 " 干一行,钻一行 " 的信心。这些年,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而放弃学习,有不懂的地方,不是自己买相关的书籍自学,就是虚心向公司里的工程师和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肆
在我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像我一样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深圳的供排水事业的好同志,他们才是水务行业的希望和脊梁。
被评为 " 全国劳动模范 "
2005 年 4 月 24 日,我正在施工现场工作,突然收到总工会的通知,我被正式评为 " 全国劳动模范 ",那一瞬间,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
我让儿子一遍一遍地将通知念给我听,这莫大的荣誉让我激动万分,更使我彻夜难眠。能获 " 全国劳动模范 " 称号的,不是企业家就是技术专家,大家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而我一个普通的老工人,既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更没有伟大的发明创造,竟然获得了如此崇高的荣誉。
2005 年 4 月 29 日,我和广东省其他 " 全国劳动模范 " 一起坐飞机到北京。第二天,我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会上,我的心情更是激动得难以言表。5 月 1 日凌晨 1 点多,深圳市总工会将我接回公司。甫一下车,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们列队欢迎的场景,当时我的泪水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后来我才知道,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们为了迎接我,从 4 月 30 号下午就开始守候。
我想,这项荣誉虽然授予我个人,但却是我们水务集团全体领导和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我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像我一样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深圳的供排水事业的好同志,他们才是水务行业的希望和脊梁。
2012 年,我正式退休。如今,虽然我已退休多年,但我依然保留着职业习惯,经常在外出散步时观察下水管道是否有什么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秉持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做人要有原则、有责任心,更要懂得感恩。我感恩深圳这座美丽的城市给我一份工作,让我得以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更感谢国家赋予了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工人如此多的荣誉。
总第 67 期
出 品:深圳市政协 深圳晚报社
总策划:戴北方 王 璞 王大平
总监制:柳光敏 邓自强
总顾问:黄 玲 南兆旭
总执行:叶晓滨 周智琛 胡 文
统 筹:吴振兴 成 功 梁琼月
杨 堃 张 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