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胡玉梅 宗青)11 月 22 日,中国工程院发布了 2019 年院士增选结果,共选举产生 75 位院士和 29 位外籍院士,有 4 人来自江苏院校机构,南京土壤研究所张佳宝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当天,现代快报记者联系到南京土壤研究所办公室主任秦江涛,他告诉记者,研究所的同事听闻这一消息十分受鼓舞。
1957 年出生于江苏高邮的张佳宝,1982 年在南京农业大学获土壤农业化学学士学位,1985 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土壤学硕士学位,1990 年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农业工程系 / 菲律宾大学获土壤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至今快三十年。
据介绍,张佳宝长期从事土壤水循环、物质迁移转化过程系统模拟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土壤信息快速获取、中低产田治理与地力提升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他重点围绕我国 13 亿亩中低产田治理面临的土壤障碍因子消减、地力提升两大科技问题,进行科研突破,创建了土壤障碍因子分类消减、激发式快速培肥地力、易涝渍农田水土联治等理论与技术体系,并创新了土壤参数探测技术与设备。
作为科研带头人,张佳宝建立了我国农田试验站联网研究平台和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着力推进土壤改良向精准对症跨越,科技支撑国家中低产田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以来," 农田生态过程长期演变规律与地力提升机理 " 始终是张佳宝的重点科研方向,他曾在农村长期 " 蹲守 ",将办公地点搬到地头。经长期研究发现,使用相同的品种、水肥及管理方法,亩产量仍存在差异,而差异原因主要是土壤地力不同。几经艰难,张佳宝带领团队,最终提出了 " 新一代中低产田治理技术 ",由他担任首席科学家的《我国粮食主产区农田地力提升机理与定向培育对策(2011~2015)》的 973 项目,也主要是通过提升地力来实现粮食增产。
张佳宝的科研成果颇丰,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发表学术论文 411 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 151 篇;获国家专利 29 项、软件著作权 17 项,其中 1 项发明专利获技术转让费 1200 万元。他目前还担任国际土壤学联合会土壤工程与技术委员会主席。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