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 发微笑表情就是不礼貌?" 最近,一项关于 " 微信表情使用 " 的调查引起大家讨论,登上热搜。11 月 22 日,现代快报记者也进行街采和调查,发现不同年龄层的受访者对微信表情的看法大相径庭。50、60 后认为微笑就是微笑,没有什么冷漠、不屑等深意,80、90 后则认为在工作时间,还是需要注意自己的 " 表情管理 "。专家表示,现在年轻人热爱网络,形成了一套自己的 " 网络社交礼仪 ",但也不要 " 想太多 ",多面对面沟通拉近彼此距离更重要。
50、60 后
微笑就是微笑,和 " 呵呵 " 有什么关系?
" 早上好(微笑表情)"" 太感谢了!(大笑表情)"" 下次聊哦(微笑表情)"...... 随着微信聊天成为大家的日常,表情包几乎成为每次聊天必发的内容。今年 52 岁的王阿姨是个地道的南京土著,平时活跃在各类舞蹈群、采风群、旅游群中。最近爱上写诗的王阿姨,加入了社区的诗词歌赋社,与一群 " 文艺风 " 叔叔阿姨参加了不少诗歌朗诵活动。
△ 60 后阿姨群里,表情包使用很频繁
" 我们有一个诗歌讨论群,大家每天都在里面发自己最新的诗歌作品,社员们还会互相鼓励,有的发竖大拇指表情,有人发鼓掌,微笑表情也是经常发的。" 王阿姨说,经常会在一句话末尾加上一个微笑表情,表达高兴,感觉很活泼。" 发表情包就是为了活跃气氛,和冷漠、‘呵呵’没什么关系吧。"
△ 60 后阿姨群里,表情包使用很频繁
街采中,不少 " 妈妈辈 " 的受访者,均表示了对 " 发微笑表情就是不礼貌 " 的不理解。一位 50 后刘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平时经常用微信与家人、朋友联系,也喜欢用表情包,但对于记者展示的微笑、不开心、笑哭等表情,表示并不知道这背后还有引申意。" 我们发表情,就是看这个表情是什么,就发什么,开心就发微笑表情,不开心就发哭脸表情,就这么简单。"
80、90 后
时时刻刻注意 " 表情管理 ",表情包暗藏社交玄机
然而,对于很多 80、90 后来说,一个表情包运用的好,可以拯救一次尴尬的对话,表情包用的不好,甚至可以引发社交危机。
今年刚入职的金融白领小蒋,日常工作就是与各类企业打交道,社交网络平台也成为了他的另一个职场,大大小小的交流群、工作群足有二三十个,充斥着小蒋的生活。" 有时候一个表情发不好,都有可能引起甲方的不满。" 小蒋告诉记者,记得第一次跟着领导去拜访客户,回来以后大家都进了一个方案讨论群,一直聊到深夜。他回忆,当时就是因为在方案后写了一句 " 您看这样怎么样?" 并加了一个笑哭的表情,结果引起了甲方的不满,还被领导狠狠地把他批了一顿。" 领导认为,在方案背后发一个那样的表情,很明显就表达我们深夜改方案有多不开心,如果甲方较真起来,很可能这个项目就黄了。" 小蒋告诉记者,自从那以后,他就很谨慎地发表情包,因为这也属于社交礼仪的一种。
一位 85 后受访者陈先生,与小蒋有相同想法。陈先生说,现在年轻人的社交中,需要处处注意,包括社交网络的 " 表情管理 ",就像汉字的博大精深,一个 " 嗯 " 字可以表达 " 好的 ",也可以表达对一件事的不屑。" 昨天,群里领导问大家对开会的提议有什么看法,结果群里一个人没回答,于是我写了一段意见,并配了一个漫画加油的表情,瞬间缓解了群里尴尬的气氛。"
00、05 后
表情包使用看心情,漫画表情更受宠
"00 后之间,应该用漫画表情或自制表情包比较多吧。" 采访中,一位 00 年的大学生小李说,现在 00 后已经不太会用微信或 QQ 自带的表情包了,他觉得自带表情包很多时候不能表达那一刻的心情,有点 " 跟不上时代 "。" 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喜欢用同学照片或老师照片制作表情包,配上搞笑的文字,聊天的时候总是很欢乐。"
相比 00 后,05 后的想法反而 " 传统 " 一些。今年高一的小赵,是雨花中学国际班的一名新生,他告诉记者,由于课业压力较大,平时同学之间用微信聊天的时间并没有太多,对于表情包使用,也都是看心情而定。" 我们班的班长,是个学霸,她几乎不用手机,偶尔在群里发言就是打字,不发表情。我自己偶尔还是会用用表情包的,但也没什么特殊的,现在课余男生都喜欢玩下棋类游戏,女生讨论学习或者八卦,大家的注意点好像都不在这上面。"
专家看法
选择意思明确的表情,面对面对沟通更重要
对于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大家真的有必要在意 " 表情包使用 " 吗?又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社交?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丁家永认为,网络沟通中配上表情,原本是为了让文字沟通更生动有趣,调节气氛。" 设计者没有赋予其复杂的含义,但在近几年的使用中,尤其是在工作中,不同的情景和语境下,这些符号有了复杂的微妙的解释。现代人在网络交流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网络社交礼仪’。"
丁家永建议,在职场中与领导和同事交流,或第一次与人微信中,尽量用文字表达,或选择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表情。此外,确定双方有默契,以及真情实意发出的表情并不会带来误解。他还提到,网络渐渐成为一个社交的主场,是彼此沟通的重要工具,年龄、身份的不同就意味着分寸感的不同。" 临近春节,每个人都要面临更多的问候,选择含义明确的表情,或者文字、语音表达,让对方能通过语气感受到你的真实态度。"
南京大学社会学副教授胡小武认为,网络上的各种表情包并没有特殊的嘲讽或特殊指向,是一种习惯点击或表达。在胡小武看来,各种各样的表情包具备社交礼仪的功能,一定弄清楚具体所指以及和对方的关系,否则容易引起误会。" 当然,网络社交虽然占据了现在人很多时间,但面对面沟通还是最重要的。大家应该适度使用表情符号,多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见习记者 卢河燕 记者 宋经纬 / 文 见习记者 郑芮 侯天卉 / 摄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