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评论员 温琼
你上网时遇到过自动弹出广告的现象吗,关了又弹,不堪其扰?最近,手机和电脑上的弹窗广告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据中国之声报道,很多广告不仅仅是弹窗,还 " 霸屏 " ——想看的网页被遮挡、想买的商品被隐藏,甚至很多广告页面都是低俗色情的内容。相关话题瞬时引发舆论热议,从众多留言看,网友 " 苦弹窗广告久矣 "。
用户打开电脑网页、登录手机客户端,形形色色的弹窗广告 " 扑面而来 ",尤为令人头疼的是,关闭按钮要么特别小,要么必须点开广告后才可关闭,甚至越关越多。每打开一个网页,便随手关掉一个乃至数个弹窗广告,成了日常上网的惯性动作。用户使尽 " 洪荒之力 ",却依然拿它没辙,只能默叹一句—— " 清清静静上个网真是太难了 "。
弹窗广告成为网络 " 牛皮癣 ",少不了 " 利益之手 " 的背后推动。在 " 流量就是金钱 " 的互联网法则下,谁能够吸引更多用户的注意力,谁就掌握了赚钱的法宝。根据央广记者的调查,弹窗广告早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广告主只要提出需求,广告公司便可提供服务。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多数弹窗都是推广公司与浏览器平台合作,按受众点击量收费并分成。" 弹 " 出就能赚钱,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公司动起了 " 歪心思 ",用各种 " 套路 " 使广告 " 弹 " 得更顽固和精准。不仅仅是 " 关不了、越关越多 ",还有 " 只要搜索或浏览过某类商品,相关广告就会纷至沓来 ",用户对此现象早已见怪不怪。有网友戏称:" 世上最了解你的也许不是家人,而是弹窗广告 ",调侃的背后,尽显无奈。
《广告法》明确规定," 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想 " 弹 " 就 " 弹 ",丝毫不顾及用户意愿,无异于一种赤裸裸的 " 网络霸权 "。立足于不同的群体,更能体会弹窗广告带来的尴尬和烦忧。倘若说年轻人尚能对弹窗广告种种乱象有所 " 应付 ",那么对于岁数较大的上网者而言,则完全没有 " 招架之力 ",很难辨别相关信息真伪,甚至可能因点击 " 木马链接 " 而上当受骗。此外,一些弹窗广告页面往往涉及 " 软色情 ",乃至压根就是低俗色情的内容。孩子上网时老弹出乱七八糟的广告,这是许多家长生活中共有的烦恼。
面对 " 泛滥 " 的弹窗广告,该怎么办?这是一道仰赖于多方合力的必答题。从监管层面上来说必须明确责任,创新监管手段,建立更完善的举报机制。在立法层面加大处罚力度,让违法违规推送弹窗的广告商家和网络平台感到 " 肉疼 ",值得考虑和探究。网络平台也应珍视声誉,积极作为,为优化行业生态贡献力量。倘若因弹窗广告问题,而被用户拉入心中的 " 黑名单 ",那可真是为获小利而失了根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