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2 月 30 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了 2009 年至 2019 年对一号坑进行第三次正式发掘的考古成果。当天," 一种新兵马俑被发现 " 登上了微博热搜:据介绍,这种陶俑是 " 下下级军吏俑 "。
一号坑考古队长、项目负责人申茂盛 31 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也解释了相关情况:实际是原有的下级军吏俑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个类型,其中一个类型就是 " 下下级军吏俑 "。
" 一号坑 " 考古的成果
秦始皇陵园位于西安城东大约 30 公里处。1974 年 2 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 1.5 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由此,一个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军阵被发现了。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分为一号、二号、三号坑。一号坑面积最大,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 230 米、南北宽 62 米、深 5 米,总面积 14260 平方米,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 6000 余件。
2009 年至 2019 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一号坑进行第三次正式发掘,位置位于 T23 方,发掘面积 400 平方米。据考古成果来看,共发掘出土陶俑 220 余件,陶马 12 匹,车迹 2 乘,以及大量的兵器等。
这次兵马俑考古发现出土了大量文物,比如陶俑,其中包括高级军吏俑、中级军吏俑、下级军吏俑、下下级军吏俑、一般武士俑等五个等级。
下下级军吏俑是新发现的兵马俑类型?
在发现的文物中," 下下级军吏俑 " 是比较值得注意的。
申茂盛对记者表示,这种陶俑以前也发现过,但可能当时的分类标准不太一样,把它一起放在了 " 下级军吏俑 " 的分类中。
秦兵马俑一号陪葬坑出土的 " 将军俑 " 首次对外展出
" 根据现在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在‘下级军吏俑’中可以分得更细一些,可以分出来不同类型。" 申茂盛解释,所以说," 下下级军吏俑 " 就是一个新的认识,并不是新出土了一种兵马俑。
至于上述分类标准,申茂盛介绍,主要是根据铠甲样式。" 下级军吏俑 " 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种类型,它们身穿一类二型铠甲,即前身甲有 11 排的甲片,后身甲也有 11 排甲片。
" 另一种类型,即所谓的下下级军吏俑,它们身穿一类一型铠甲,即前身甲有 8 排的甲片,后身甲有 7 排甲片他的铠甲跟士兵所穿的铠甲一样。所以,我们认为在下级军吏俑中可以分得细一点,是不是叫下下级军吏俑还可以讨论。" 申茂盛解释。
这些考古发现有啥重要意义?
实际上, " 看兵马俑 " 几乎是人们去陕西旅行的必备选项。从被发现至今,秦始皇陵兵马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实,不同类型的陶俑在俑坑中的排列位置不同,显示其在军队的组合和承担的任务不同。原有的下级军吏俑可以继续细分为两个类型,为俑坑军阵的排列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法。
据了解,在对一号坑的第三次正式发掘中,根据发掘方案的设定,现场采取 " 保护与发掘同时,展出与发掘同步 " 的模式,除常规保护外,重要的遗迹移交入实验室进行保护,到目前为止,已修复陶俑、陶马 100 余件,重要遗迹保护 20 余处。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秦盾遗迹,此盾与一号铜车上所发现的盾形制一样,尺寸为它的 2 倍。这是在秦陵考古中首次发现秦盾遗迹,十分珍贵。
有趣的是,在本次发掘中还出土了青铜长剑和弓弩,第一次明确了檠木的定名和和弓弩的保存方法。而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工作为秦俑、秦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宝贵材料,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编辑 魏如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