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区的排水、排污系统就像一张空白的绣布,我们要做的是一针一针地给这张白布绣出花样来。" 去年 3 月份,幸鹏从光明区建筑工务署抽调到项目二部担任部长,他带领团队排查 500 多公里管线、4 万多个井点、3000 多个障碍点和缺陷点,并把这些列出来归纳成资料 , 一步步完成设计和安排实施。得益于前期工作的顺利进展,划入项目二部范围整治的 75 个小微黑臭水体提前完成了消黑任务,并提前完成验收销号。
拿出 " 绣花 " 功夫来治水
作为项目二部部长,幸鹏说,在 " 消黑 " 这条路上,他们的每一步都是摸索。而幸鹏是项目部的领路人。
▲幸鹏和同事讨论技术方案。(左三)
2016 年,区建筑工务署开始承担水务项目,幸鹏初次接触水务工程,开始了忙碌的水务工程知识学习和考试。从主要大河道治理到所有河道治理和管网建设,得益于近些年治水的经验,幸鹏很快适应并参与到全面 " 消黑 " 项目中来。
光明区全面 " 消黑 " 治理工程涉及全区正本清源小区、工业区 800 多个,城中村 114 个,小微黑臭水体 148 个。平均下来,两个项目部治理任务各约占一半。" 数量多,管网复杂,前期摸排、溯源、土整等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消黑’项目就好比绣花,这是细活 ",幸鹏说道。点、线、面治理是水污染治理的特征,和修路、修建筑物不同,幸鹏将治水比喻为保养一棵树," ‘消黑’则是更为细致的工程,需要保证这棵树的每一片树叶都是干净的。"
经过前期一针一线 " 绣花 " 式的摸排、溯源工作,项目二部排查共 500 多公里管线、4 万多个井点、3000 多个障碍点和缺陷点,这是后期工程施工开展的必要条件。幸鹏还带领团队致力梳理整个地下城全景图,这样能快速发现出现问题之处和状况严重程度,再配合相关技术手段去整治。
善找问题 技术创新解难题
在幸鹏眼里,工程的难点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和找出问题,其次是解决问题。
2019 年 9 月 8 日,为解决燕川污水干管下游段长期高水位运行问题,同时便于对现状管线破损点进行修复,项目二部接手燕川污水干管修复工程。余工期仅有两个月,压在幸鹏身上的是巨大的压力。
刚接手燕川污水干管修复工程项目,幸鹏发现,施工场地狭窄、马田支线现状井室漏水、上下村支线流沙层及马田支线边坡不稳定等不利因素。面对这些问题,幸鹏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并召集监理、设计及施工方召开会议,直指问题根源,重新优化施工方案,对现场重新布局并掀起 " 大干 70 天 " 施工热潮。他还积极主动协调施工各方,加班加点,带领团队攻破难关,顺利完成了 "11 · 30" 节点目标,为高水位污水干管清淤修复提供条件。
▲幸鹏和管家单位检查上下村施工现场。(左三)
幸鹏认为,技术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2019 年 9 月至 11 月期间 , 恰逢深圳台风季,马田支线主干管内水位高,一下雨,井室就有漏水现象。为解决该问题,幸鹏穿着雨衣现场讨论指导,组织施工方加高了井筒,同时做了临时混凝土围,并安排投入了两台 45KW 的应急水泵,保证旱地施工提高工作效率。施工现场人员和项目部同事说起幸鹏的履职敬业和技术创新精神,都打心底里佩服。
治水要链条延伸、系统治理
水污染治理工程管理是辅助,要将其扩展到整个水务系统的研究才是根本。幸鹏时常考虑的是,这个系统需要补充哪些工程,需要用什么工程技术、手段来实现,以及如何控制投资造价,还要补充纠正之前水系管网的缺失和错误。
纯粹的项目管理是一个工程范畴、技术范畴,而整个水务系统不一样,它是链条的延伸,设计范围更为广泛。城市水务规划要考虑到日后维护管养。
" 以前的管道建设不合理的部分,我们现在的管道建设要保证它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作用,并便于后期的管养和维护 ",幸鹏表示。管道建设要和城市规划保持一致,幸鹏还需要综合考虑问题。周边社区的意见,污染源头的消除,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参与感和交互性等都是重要因素,最终目标是达到长治久清,为居民群众打造适宜的亲水平台。
目前,项目二部参与治理的公明排洪渠流水潺潺,据近期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公明排洪渠水质稳定达地表水 V 类及以上;河道宽阔平整,两侧绿草如茵,景观优美,良好的亲水平台正在逐步形成,也成不少市民饭后散步的好去处。
▲治理后的公明排洪渠,水质清澈。
经风雨,历磨难。数月的工地现场经验,幸鹏清楚每一处黑臭水体的位置,每一个排口甚至每一个井盖的位置,看现场常常是 " 说走就走 ",他能十分精准地找到位置,是大家眼中的 " 活地图 "。在光明治水岗位上,他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他一步一个脚印,以做好每一个工程为己任。看着光明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幸鹏用 " 苦尽甘来 " 形容自己的心情,欣慰写在脸上。
深圳晚报记者 谷义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