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进入严重老龄化时期,罗湖区目前 65 岁以上户籍老人已经达到 6.5 万,占户籍总人口的 9.5%,如何让他们在家中、社区中安全、幸福的生活是居家养老所面临的问题。由此,罗湖区政协委员卢礼炎、吕平、吴雅琴、王秀静、张亚、岳彩文、吴海波、张达武、章慧洁、方曼荻、阚瑜共计 11 人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长者居家安全服务的建议》。
卢礼炎等政协委员认为,居家安全问题是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必然问题,研究显示,我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23% 的男性、44% 的女性因跌倒导致颅脑损伤、骨折、脾破裂等,而家庭是跌倒发生率最高的场所,浴室摔倒及夜间起床在所有风险中发生概率最高。在发生危险之前,社区长者对居家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非常低,居家安全知识缺乏,意识薄弱。
在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一对夫妻需要照顾 4 位老人及 1-2 个子女,使得更多的老人需要独自生活,空巢和独居老人越来越多,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因生理功能的衰退发生危险的概率也会增大,独居在家发生危险时无人知晓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老人们在年龄增长的同时,对于危险的感知和预防意识也很薄弱。此外,他们的住所在设施和装修上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
由此,委员们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
在社区建立长者互助网络。社区内,有些老人虽然年龄大,但是专业性强,让孤独长者形成一个大家庭,形成互助网络。
以社区为单位,社区工作站牵头,建立社区弱势长者的台账及服务团队,完善服务团队的架构及管理,重视弱势长者的服务尤其是在社区生活的安全性。
将特殊长者居家安全评估及改善纳入社区工作体系,由区级层面牵头,公开招标有服务经验,专业性强的民非开展居家安全评估服务,统一培训,统一标准;同时邀请有无障碍环境建设资质的企业,长期为有需要的长者家庭提供居家改善服务。
将居家安全知识宣传到户,居家安全建议到户,环境改善到户,将社区长者安全服务做到精准化、规范化、常规化。将居家安全服务尤其是弱势长者居家安全服务变成社区工作的常规服务内容,切实提升社区居民及长者的居家安全意识。
深圳晚报记者易芬 实习生胡康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