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宋经纬 胡玉梅)" 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 "。2020 年 1 月 3 日,长江白鲟灭绝登上了微博热搜,让很多网友扼腕痛惜。这一消息来源出自《世界最大淡水鱼之一可能灭绝:拯救长江濒危鱼类刻不容缓》这篇论文。
△论文《世界最大淡水鱼之一可能灭绝:拯救长江濒危鱼类刻不容缓》截图
长江白鲟真的与我们永别了吗?尚未盖棺定论!现代快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并采访了该论文的两位作者,他们均表示,长江白鲟的活体确实已经十多年未见,但二三十年后,再见到它们的踪影也是正常的。
专家表示:2005-2010 年,长江白鲟或已灭绝
日前,著名国际学术刊物《整体环境科学》在线发表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博士张辉等人的研究论文。
在这篇名为《世界最大淡水鱼之一可能灭绝:拯救长江濒危鱼类刻不容缓》的论文中,专家们表示,预计 2005-2010 年时长江白鲟已灭绝。
△论文中展示的白鲟历史(论文作者提供)
危起伟研究长江白鲟大半辈子,2018 年 11 月 4 日,在武汉召开的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论坛上,危起伟就曾在其报告中透露,白鲟可能已经灭绝,专家们正在评估这一情况。
2019 年 9 月,国际组织 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浙江千岛湖一个学术年会上报告称,经专家组评估,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灭绝(extinct)。
IUCN 专家称,目前没有包括影像学等在内的任何证据证明白鲟还存在,如果人们再拍到或捕捉到任何一个长江白鲟个体,IUCN 将重新考虑调整其物种濒危等级。
那次会议,危起伟和张辉都参加了。张辉说," 大家尊重 IUCN 的评估模型和专家,但这一结果让人心情沉重。"
生活了 1.5 亿年,最后一次见是 2003 年
△白鲟邮票(中国邮政官网)
" 千斤腊子,万斤象 "。
" 腊子 " 指的是中华鲟," 象 " 指的是长江白鲟。据说它可以长到上万斤,块头很大,被称为 " 水中老虎 "" 中国淡水鱼之王 "。
长江白鲟和长江中华鲟一样,都已经生活了 1.5 亿年。" 白鲟长得有点怪异,但又有点可爱。" 长长的嘴巴(吻部),像一把长长的利剑,有点类似常见的剑鱼,身体饱满圆润,仅在尾鳍上缘有一列棘状鳞,通体是高级的灰紫色调。
事实上,长江白鲟由于非常稀有,行踪神秘。见过它的人很少。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博士张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我和危起伟老师一起研究白鲟,曾听渔民说有发现,但并没有发现活体。"
而危起伟第一次看见长江白鲟是 1984 年,是葛洲坝下的一尾死亡白鲟。" 白鲟个体大,非常难养活。"1984 年至 1993 年间,他救护过四尾被困的白鲟,仅一尾成功救活,放回长江。
白鲟最后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是 2003 年大年初一。当年 1 月 23 日,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在四川宜宾南溪江段救助了一尾白鲟。之后,专家们给白鲟装上超声波跟踪器放流长江,但是宜宾江段水流速太大,加上滩险,跟踪船触礁后信号丢失。等到跟踪船修复之后,信号再也没能找回来。
18 年前,南京下关曾救过一尾白鲟
△南京下关地区曾发现的白鲟
" 长江白鲟在觅食中,能一口气吞掉六七斤的草鱼。" 张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白鲟之所数量如此稀少,还跟它桀骜不驯的性格有关。长江白鲟应激反应比较强,容易受伤。
在危起伟救护过的四尾白鲟中,就有南京的一尾。2002 年 12 月 11 日,老下关的渔民老孙在南京长江大桥下的江心洲一带捕鱼,捞上了一条 " 怪鱼 "。它嘴巴特别长,特别尖,身体呈扁平形。" 怪鱼 " 身上还有几把滚钩和几处旧伤。这样的鱼,老孙以前从没见过,他很快汇报给了南京的渔政部门。
而渔政部门工作人员看了以后,又一个电话打到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接到电话的危起伟,火速从湖北赶到了南京。看到伤痕累累的白鲟,心痛之余,危起伟等人就对白鲟进行了抢救,把白鲟的体表外伤进行缝合,并注射了消炎和康复针剂。
专家们推测,这条白鲟长 3.3 米,体重约 130 公斤,年龄在 15 岁至 20 岁之间。按白鲟的年龄段,已步入中年。另外,从生殖孔等外观形态判断,这条白鲟偏向雌性,但没有繁殖过的迹象。由于白鲟正常的生活区域距南京大约 3800 公里,从受伤情况推测,它是在长江上游挣脱滚钩渔网后顺流而下到达南京江段的。
后来,这条白鲟被运至昆山中华鲟东方养殖研究基地养殖。白鲟在那里生活了 20 多天,不治死亡。
【追问】
以后还会出现吗?有可能
1 月 3 日,长江白鲟已灭绝上了微博热搜,网友们一片惋惜。长江白鲟真的从生物 " 户口簿 " 上除名了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代表处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 IUCN 官方还没有发布和更新关于长江鲟灭绝的消息," 后续还需要讨论 "。而危起伟则对现代快报记者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有自己的观点,而我们论文是我们的观点。"
那么,长江白鲟有没有可能还会再见?张辉说,这是有可能的。国外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曾经有已经宣布灭绝的生物,过了几十年,又发现有了。而事实上,长江白鲟一直以来都很稀有,而且,生活在水下,人们很难发现它。" 所以,如果过个二三十年又发现了,是正常现象。我们这个也是用数据模型推演的。"
【链接】
长江江豚现有 1012 头,生存状况有好转
可爱的江豚在水中 " 打滚 ",突水转圈圈。近日,一则 " 江豚水上表演 " 的视频吸引了万千网友点赞。视频里,数十头江豚一前一后,在长江南京老下关段嬉戏玩耍,十分可爱。作为极危物种的长江江豚现状如何?
现代快报记者联系到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他告诉记者,目前已知长江江豚数量为 1012 头。" 随着近年来非法的渔业的禁止,和沿江环境保护,长江江豚急速下降的情况有了好转,伤亡的事故有所减少,食物越来越来多。"
此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状况也有了好转。有部分实验团队通过研究,掌握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人工种群遗传谱系构建、早期性别鉴定等中华鲟物种保护核心技术,建立了覆盖亲鱼培育、催产繁殖、苗种培育等全周期的中华鲟保护体系。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自 2021 年 1 月 1 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 10 年的长江禁捕计划,涵盖范围包括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分布有水生生物 4000 多种,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 " 无鱼 " 等级。实现禁捕,让长江休养生息,迫在眉睫。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