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瑞 李娜)最近几天,一段 "45 度让路法 " 的小视频在朋友圈刷屏,甚至被网友定义为 "2020 年开车必备技能 "。1 月 6 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同样的让路法在南京也曾真实上演过。记者还了解到,南京每天在两条过江隧道里上演的让行救护车场面平均就达 20 次。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用什么方法,在有条件且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驾驶人具有主动给救护车、消防车让行的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南京频繁 " 上演 " 让行救护车
仅两条过江隧道日均让行就达 20 次
记者看到,火爆朋友圈的这段动画视频显示,一条两车道的路上,出现了车辆排队的情况,而后方一辆拉响警报的救护车,却需要紧急运送病人。为了给救护车让道,所有车辆分别向左右两侧 45 度角转向,为急救车紧急让出一条狭窄的 " 生命通道 "。该视频被认为是 " 正能量 " 在网上迅速传播。
那么,在现实中南京上演过 "45 度让路法 " 吗?记者查询后发现,确有其事。2016 年 12 月 2 日,由于南京长江大桥封闭维修,扬子江隧道车流量猛增。当晚 10 点多,一辆从江北开往南京主城的救护车驶入隧道后,由于隧道内车辆非常多,扬子江隧道监控室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即通过语音和提示板作出提示。熟悉扬子江隧道的驾驶人都知道,隧道内单向通行只有两股车道,而且较为狭窄,但是事发当时,仅仅两三秒的时间,隧道内的汽车就非常自觉有序地向左右两边呈 45 度角让行,打开了 " 中间路段 ",让救护车顺利开出了隧道。
事实上,这样暖心的画面在扬子江隧道内出现已成常态。2020 年 1 月 3 日 13:39,扬子江隧道定淮门线进城方向,一辆救护车驶入拥堵的隧道,为保证救护车能快速通过隧道,指挥调度分中心立即更改隧道内的可变情报板,播放语音广播,提醒车辆注意避让。过往驾驶员纷纷避让,6 分钟后救护车便驶离隧道,为抢救生命争取了时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长江隧道的日均让行救护车五六辆,扬子江隧道日均让行 14 辆左右。许多危急重症的患者最佳抢救时间非常短,一旦错过最佳抢救的黄金时间,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为保证救护车能快速通过隧道,隧道公司指挥调度中心会根据预案,采取措施,提醒隧道内的社会车辆避让。而隧道内的驾驶人,在听到提醒后,基本都会在第一时间做出礼让的 " 回应 ",即便不是 "45 度让路法 " 车辆也会贴边停靠行驶,让救护车尽快通过。
专家:
用什么方法让路不重要
驾驶人有让行意识更关键
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什么方法让行不重要,重要的是驾驶人能知道让行,并及时作出让行的举动。" 南京消防部门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不久重庆发生的高层火灾,由于道路被堵,众多市民推翻占道车给消防车让路。他表示,近几年随着市民素质和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要在关键时间给特殊车辆让行," 有这个意识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江苏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近几年车辆在高速上占用应急车道的违法行为逐年下降。与此同时,道路上遇救护车让行的案例越来越多。" 这都说明,我们驾驶人素质在提高,并且已经逐渐将礼让救护车的行为变为了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少部分驾驶人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如果因为礼让车辆,导致自己驾驶的车出现闯红灯、压线等交通违法行为怎么办?对此,记者咨询交警部门后获悉,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 21 条第 3 款: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或者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的违法行为信息中有证据证明救助危难或者紧急避险造成的,应当予以消除。如果最终还是接到了处罚通知,车主可以到交警部门进行申诉,交警部门将优先进行查证核实,第一时间予以核销。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