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1-08
深晚报道|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实现不黑不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开栏语

自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以来,深圳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实行全流域统筹治理模式,数年间投入上千亿元大力治水,如今深圳的水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深圳晚报今起推出《聚焦水污染治理》专栏,深晚记者再次深入一线实地走访茅洲河、深圳河等重点治水区域,回顾深圳水污染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和成果,同时还将同步推出视频、文图报道等,多角度深入报道深圳市水环境的新样貌。

▲龙岗河龙园段。 深圳晚报记者 杨少昆 摄

从污水横流到水清岸绿,实施治理后深圳的水环境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去年,深圳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 5 个城市之一。1 月 7 日下午,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成效新闻发布会在深圳市民中心举行。深晚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全市 159 个黑臭水体、1467 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实现不黑不臭,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今年是 " 水污染治理巩固提升年 ",年底前有望实现全市河流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 V 类以上。

深圳目前有

1057 名河长和 647 名湖长

水污染问题一度是深圳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2016 年初,全市 310 条河流中有 159 个黑臭水体,在全国 36 个重点城市中数量最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深圳把水污染治理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2016 年起全面向水污染宣战,更将 2019 年确定为 " 水污染治理决战年 "。

四年来,深圳通过 "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 的治水机制、" 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 " 的治水模式,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由市主要领导担任市总河长、副总河长和污染最重的茅洲河、深圳河市级河长,带头挑最重的担子。目前,全市落实 1057 名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河长和 647 名湖长,累计巡河 7.3 万人次、整改问题 1.2 万余个。共建成污水管网 6274 公里,相当于 " 十二五 " 期间的 4.5 倍;完成小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 13793 个,是 " 十二五 " 期间的 10 倍。过去一年,全市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 23.8 万人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2337 宗,处罚金额 1.64 亿元。

创新推行

全流域治理治水模式

根据 2016 年的检测数据,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的水质不容乐观,均被列入黑臭水体的名单中。据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水务局副局长龚利民介绍,为解决这一难题,深圳创新推行 " 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 " 的治水模式。

这种创新的治水模式打破了以往 " 条块分割、零敲碎打 " 的做法,统筹打包流域所有治水项目,通过招选大企业统一实施,推动工程大幅提速。据悉,高峰时期,全市治水战线共有参建人员 6 万多名、设备 1.3 万多台,茅洲河流域最高单日敷设管网 4.18 公里、单周 24.1 公里,创全国纪录。

此外,该模式统筹了流域内 " 厂、网、河 " 等涉水全要素,以水质为目标,联合调度水质净化厂、管网、泵站、水闸等设施,最大程度发挥系统效能。并通过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岸上岸下,针对市内河流,在全国首创成立城市流域管理机构,对流域涉水事务进行统筹协调、统一管理和精准调度。

目前,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地标水Ⅴ类标准,主要河流福田河、大沙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等河流,呈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成为城市新的风景线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深圳已形成

开门治水全民护水良好氛围

水环境影响着城市里的每一个人,治水工作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参与。目前,深圳已形成开门治水、全民护水的良好氛围。汇聚 50 多家国内一流机构组成深圳市治水提质技术联盟,委托清华大学等 12 家单位,制定九大流域水系综合治理方案,会同 " 两院 " 院士团队编制 " 深圳水战略 2035"。

此外,共组建 702 名志愿者河长和 12 万名 " 河小二 " 志愿护河队伍,成立全国第一家志愿者河长学院,在基层一线广泛创建水污染治理攻坚决战青年先锋队。同时畅通监督渠道,推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民间河长参与过程监督和成效评价,创新 " 志愿者河长 + 检察长 " 的公益诉讼机制。开展龙舟赛、皮划艇赛等丰富多彩的水上活动,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新格局。

四年时间,深圳补齐了近 40 年的历史欠账,治水工程快速推进,管网工程更是几次提速。2020 年是 " 水污染治理巩固提升年 ",为保河流长制久清,深圳将深入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实现 " 治污 " 向 " 提质 " 迈进,并在全市全面推进千里碧道行动,今年底前深圳有望实现全市河流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 V 类以上。

深圳晚报记者 郭宇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