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1-10
快快评 | 人心归处就是家!你的苦和福,春运都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2020 年春运已经开始。天下赶路人穿越大江大河,为爱聚首。

细细感受,不难发现,寒冬中的大地还留有暖意——那是被无数的脚步踩热,被无数的人心温热的暖意。

今天,2020 五福贺岁短片《到哪儿了》发布。男人开着京 P 车牌小车带着妻女回山区爹娘家过年,路遇堵车后绕道小路,又被雪地阻挡 …… 天黑,奇寒,绝望时,白发父母从家的方向铲雪而来。这部短片堪称京漂版 " 人在囧途 ",剧情老套,可就是看哭了很多人。只为一句 " 到哪儿了 ",有人改变决定,过年回家。

视线所及,天地苍茫,人心归处就是家!

击中中国人的情感共振点,在人心细微处寻找共鸣,这就是渐生渐浓的 " 春运文化 "。无疑,你问的 " 到哪儿了 "," 春运 " 都听到了;你诉说的辛苦和幸福," 春运 " 都懂。

大开大合的春运路径,展现着国家的郑重承诺;流动的中国,流动的面孔与光影,呼应着家园的幸福期待。而个体 " 抢不到票 "" 回不了家 " 的失落,也越来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

从个体到国家,我们都在想办法。我们都在发力耕耘那些不曾到过的 " 野外 "。山村小路上的 " 铲雪 " 和大数据面前的运筹帷幄,在精神的内核上,是相通的。

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约 30 亿人次,数字超越往年。压力之大,与期待之深,意味着在更多的关节处亟待实现突破。

于是,从 " 能回吗 "" 到哪儿了 ",再到 " 回家就好 ",中国式关切牵连出的是 " 春运重器 " 所凸显的中国办法、创新力量。

笔者注意到了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汪洋近日受访时说的一段话," 综合运输服务衔接 " 这个提法让人眼前一亮。

水陆空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是梦想,亦是挑战。长期以来,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客观存在。但与 " 竞争 " 并行不悖的是 " 合作 ",而将一个个 " 合作 " 单元、一条条 " 合作 " 之线糅合出 " 综合运输服务衔接 " 大模样的,正是春运展现的大局观、创新力。

据报道,上海铁路局宣布 2020 年春运期间率先推出团体包列服务。该服务主要针对在江浙沪三省的学生团体、务工团体、职员团体。我们早已有过关于旅游包车的见闻,但是 " 春运包列 " 给人心带来的激荡却是前所未有的。你的回家难,我的 " 送归忙 "。服务的最高境界有很多,但一定包括了对民生痛点的体恤。

还有报道提到,深航春运推出多项创新服务,其中一项是设无陪儿童交接岗、一站式改签。细节上的关照,慰藉的是天下民心。

而与此同时,民间兴起的 " 反向过年 " 热,也可谓一种创新或言 " 新创 "。对这个挺热门的话题,短片《到哪儿了》也有所提及。

无疑,春运一直在努力 " 奔跑 ",尽力延伸它的 " 事业线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问题还不能彻底解决。从某种角度而言," 反向过年 " 是对牢骚的放弃,是针对现实困惑的 " 换脑筋 ",它的现实意义,不仅体现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上,也体现于对春运诸多难处的体谅上。而这种体谅,引出了我们更深入的观察与改善——这其间必然包括个体的情感调适与智谋发挥。

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看春运,我们都在 " 回家 " ——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开拔。由此,我们才会如此珍惜每一年的 " 春运门票 ",因为这是我们可以随身携带的机遇。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