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体检时,都会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一看体检报告单上面赫赫写着: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上网查一下 " 幽门螺杆菌 ",出来的结果都是 " 幽门螺杆菌致癌!"" 一人得病,全家感染!"。幽门螺杆菌,真的这么可怕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消化医学中心的医师这就来详细科普一下幽门螺杆菌。
仅有 1% 的感染者会发展为胃癌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H.pylori, HP)是寄生在胃内的一种微厌氧菌。它粘附于胃黏膜以及细胞间隙,可引起炎症。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 50%!但是,仅有 1% 的感染者会最终发展为胃癌。所以,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也不必过分恐慌。
目前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模式仍未明确,一般认为有以下两种方式:粪 - 口传播、口 - 口传播,且不干净的水或食物可能与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有关。但有研究显示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唾液和牙菌斑等口腔部位中发现幽门螺杆菌,但其存在率较低,或仅暂时存在,因此目前幽门螺杆菌经口 - 口传播仍有待证实。
多数感染者几乎无症状和并发症,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难以被发现。仅少数感染者会出现消化不良,即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幽门螺杆菌易引发消化性溃疡,5%-10% 的感染者会发生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不良,约 1% 感染者会发生胃恶性肿瘤。
建议有相关疾病感染者尽早根治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主要分为非侵入性和侵入性两种。非侵入性检测最常见的是 13C 或 14C 呼气试验,其准确性较好,可明确是否为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另外,若不能配合进行呼气试验,还可行粪便抗原试验检测。侵入性试验主要为快速尿素酶试验,即在行胃镜过程中取胃组织进行检测。
幽门螺杆菌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不管有无症状或并发症,对人体而言,幽门螺杆菌始终是一种有害菌。因此,除非有抗衡因素,原则上所有的感染者都应该进行根治。但对于我国而言,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达约 50%,对所有人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与治疗的方案并不现实。因此,在临床上,对于无症状无消化溃疡病史的患者,通常不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而对于有明显胃部不适、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等相关疾病的感染者,推荐尽早根除治疗。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慢性胃炎发生风险将降低 73%,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年复发率降低至 <5%,而且胃癌发生风险可降低 39%。
因此,对于已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即使没有出现指南上的根治指征,如果患者有根除治疗意愿,也可已进行治疗。目前普遍认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最佳年龄是 18-40 岁,即在胃黏膜萎缩肠化发生之前。
▲我国关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具体指征
推荐使用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
我国是胃癌高发的国家,其中肠型胃癌占胃癌大多数。其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 - 慢性胃炎 - 萎缩性胃炎 - 肠化生 - 不典型增生 - 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在肠型胃癌发生中起关键作用。根据肠型胃癌发生模式,只要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发生前,实施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就能有效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而且对于胃癌而言,胃镜是筛查早癌的主要方法,因此除了针对有症状或有家族史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与治疗外,还应建议 40 岁以上人群进行胃肠镜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将大大改善。
那么如何根治幽门螺杆菌?由于幽门螺杆菌抗药性很强,单一用药很难根除,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目前我国推荐使用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质子泵抑制剂 + 胶体铋 + 两种抗生素。
在服药过程中,需注意餐前餐后要分清,质子泵抑制剂(XX 拉唑)及铋剂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两种抗生素为餐后服用,服用期间,严禁饮酒。按时规律服药,避免漏服。服药期间出现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或大便色黑、小便色黄、口苦,均为正常现象;若实在不能耐受,及时专科就诊调整方案,尽量不要中断治疗。若出现过敏情况,及时就诊。
服药 14 天后,应该停药 1 月,再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以了解是否根除。若认真按照此方案进行根除治疗,一般根除率可达 90% 左右。完成 14 天根除方案后,如果复查幽门螺杆菌仍为阳性,则建议约半年至 1 年后在医生指导下再行更换根除方案治疗。
小贴士:日常如何预防感染?
由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家庭聚集倾向,且为粪 - 口、口 - 口传播,因此在预防方面需要从以下几个几点着手:
1、使用公筷:在集体进餐时采用分餐制,即分开各自碗筷,使用公筷。特别是与感染幽门螺杆菌者共同进食时,要准备专门的碗筷。此外,还应该定期消毒餐具:减少细菌,保证入口物品的卫生。
2、勤洗手: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冷食物时要洗干净后再进食,加强口腔卫生。
3、减少口对口喂食:尽量不要口对口亲吻,或口对口喂食小孩,或用嘴接触小孩饮食用具。
4、及早治疗:若家庭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专科门诊进行根除治疗,以减少传染源。
5、其他:对感染性疾病最好的预防武器是疫苗,但目前幽门螺杆菌疫苗尚在研发当中。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应用于临床,从而解决幽门螺杆菌感染问题。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李俊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