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金辰 陈敏)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之地,宁杭、锡宜高速交汇之处,活跃着一支 " 特别 " 的专职消防队:这支队伍队员年纪大,平均年龄 36 岁;基本全是本地人,在家门口却很少回家;" 跨界 " 任务特别多,每年增援临近省市灭火救援二十起;当过兵的特别多,17 名队员中 7 人是退伍军人。

这就是,宜兴市张渚专职消防队。建队 31 年来,出警 6200 余起,成为当地百姓和周边省份市民最信得过的人。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宜兴市张渚镇,实地探访了这支专职消防队——
年纪都很大:平均年龄 36 岁,但个个体力杠杠滴
在大家的印象中,20 岁左右 " 小鲜肉 " 有体力有冲劲,是灭火作战的主要力量,而张渚专职队却是一个 " 特例 ":全队 17 名消防员,中队长舒顺生 54 岁、驾驶员王林海 53 岁、战斗员陈永祥 52 岁,50 岁以上有 5 人,全队平均年龄 36 岁,是无锡消防系统中最 " 老 " 的一支队伍。

△宜兴市张渚专职消防队的日常训练。
年纪大在消防工作中是优势还是劣势?中队长舒顺生坦言,老队员灭火作战经验丰富,面对大型灾害事故冷静笃定,各类战术战法能熟练运用,这是 20 多岁的 " 小鲜肉 " 远远比不上的,也是任何先进器材装备所无法比拟的。
一次,全队参与扑救一场工棚火灾,因报警时间较晚,等到场时大火已持续燃烧 2 个小时,凭借火情侦察和作战经验,舒顺生判断工棚钢结构因长时间燃烧已出现 " 蠕变 ",随时可能坍塌。在得知人员已全部疏散完毕后,他当机立断要求内攻人员和疏散物资人员全部撤出工棚。

△救火现场。
" 就在人员全部撤离的那一刻,工棚随即坍塌,幸亏撤离及时,才未造成人员伤亡。" 舒顺生告诉记者,除了经验,体力能否跟上,也是检验消防员素质的关键。以王林海为例,53 岁的他至今仍保持着三千米跑 "12 分 50 秒 "、单杠引体向上 30 个的全队最好成绩,带着全队 " 活力满满 "。
全是当地人:离家很近,却没在家过上一次春节
"17 名队员都是本地人,这跟其他消防队比也有些特别,是优势。" 舒顺生告诉记者,队员们个个都是 " 活地图 ",对辖区情况都能做到 " 一口清 ",接警后,第一时间就能迅速反应,快速出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尽可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百姓的损失。
舒顺生告诉记者,虽名为张渚专职消防队,但却承担着宜兴市张渚镇、太华镇、西渚镇三个镇 336.6 平方公里辖区内的各类火灾扑救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隐患排查等任务," 辖区内还有大片的宜南山区,道路复杂,走错一个路口常常就是十几分钟,所以熟悉地形、路况等极其重要 "。
虽然都是本地人,队员却几乎很难顾家,有时连回家过年都显得奢侈。入队后,舒顺生从没在家过个一个春节,都是和队员一起过年。说是过年,其实就是奔波各个火警现场。2012 年除夕让舒顺生记忆深刻," 当天队里一共接了 13 个火警,一天都没停歇一刻 "。
舒顺生直言:" 消防队伍有特殊的值班执勤制度,一旦上岗必须 24 小时待命,寻常人下班以后可以和家人共聚,我们必须为乡亲们站好岗、守好夜。"
" 跨界 " 任务特别多:每年增援临近省市灭火救援二十起
张渚镇位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张渚专职队在担负本辖区日常灭火救援任务的基础上,还参与大量的跨省区重大灾情处置,是无锡消防系统承担 " 跨界 " 任务最多、跨区域增援最频繁的专职消防队。

△救火现场。
" 我们地理位置特殊,个别边远地区走两步就到达其他省份,跨省执行任务是我们的家常便饭。" 舒顺生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有时候明知道那已经不是我们的辖区,但我们还是得上啊,消防工作有地域之别,老百姓可都是活生生的人命啊。"
2010 年,张渚专职队接到报警,临近江皖省界一家地板厂发生火灾。从地理位置上讲更靠近安徽省广德县,距离张渚镇尚有较远的距离。舒顺生还是不放心,第一时间与安徽广德消防部门取得联系,告知广德消防,一旦有需要随时听候差遣。
没想到,一句客套话在两个小时后竟然一语成谶。" 舒队长,我们需要你们的协助。" 接到增援电话后,张渚专职队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起火的是一处钢结构厂房,附近不仅有成品和原料仓库,更有一处重达 50 吨的油包。

△救火现场。
尽管当地消防部门拼命处置,大火仍有蔓延趋势。根据现场情况,经验丰富的舒顺生立即与现场指挥员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处置方案:由张渚专职队负责在起火厂房附近构建水枪阵地,将起火点与成品、原料仓库以及油包隔离。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连续作战,大火终于被成功扑灭。
" 太感谢你们了!" 得知眼前的这支 " 奇兵 ",不仅完成了处置任务、挽回巨大损失,更意外的是,居然还是来自临近省份的消防队,企业负责人激动得握着消防员的手。据不完全统计,张渚专职队每年平均增援临近省市灭火救援任务近二十起。
当兵的特别多:7 个是退伍军人,军人情结深重
据现代快报记者了解,17 个队员当中,有 7 个曾当过兵,是退伍军人,这也是这支消防队的一大特点。据舒顺生自己说,因为当过兵,所以有强烈的责任和担当意识,能吃苦、能作战、能坚持,关键时候绝不掉链子,绝对靠得住!

△宜兴市张渚专职消防队获奖。
1997 年入队的王林海,就是其中之一。他从事消防救援工作 22 年,平日里,老王除了担任消防车司机值班备勤外,还要负责整个中队的后勤工作,买菜做饭、修剪绿化等工作都要他来做。前些年,他被肠癌困扰,不得不接受手术。
当大家都以为这名功勋老将即将迎来英雄迟暮、告别消防事业时,他竟然回归了。仅在术后休养了半年,王林海就回到了中队,继续操持起他的老本行。" 老王,这可是癌症啊!你又不是铁打的。" 队友们纷纷劝慰王林海。
王林海一归队就返回了训练场,用自己的努力很快恢复了自己体能。" 我就是个兵,让我离开了消防,啥也干不了。早点回来多参加灭火和训练,兴许还能有助于恢复呢。" 王林海憨憨地说。而且,他不仅自己回来了,还带来了自己的儿子王利欢。
" 爸爸虽然工作辛苦,但我很崇敬他,我也想为消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利欢如是说道。在父亲的带领和支持下,他迅速成为了中队骨干力量。家人从开始的抱怨到慢慢理解和支持。父子俩总说:" 大家都不愿意做的话,那遇到险情谁去救援?" 父子俩的 " 消防接力 " 也成为佳话。
对于这样一支来自身边的专职消防队伍,当地政府部门也十分支持,多年来一直给予关爱帮助。而更感谢他们的,是当地和周边临近省市的普通老百姓。每每说起这群既普通又不凡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守护者 ",许多群众用了一个共同的词:平民英雄!
(宜兴市张渚专职消防队供图 编辑 邵倩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