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 " 研究将深圳列为城市社区运动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城市 "。该要求抓住了全民健身核心,而 " 到何处练 ",既是发展关键,也是制约瓶颈。
南山区政协委员、深圳大学全民健身与学生体质研究中心主任席翼教授在 2020 南山两会期间指出,目前南山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 2.8 平方米,高于全国人均 1.7 平方米的标准。但依照《意见》中深圳要 " 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 "、" 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的定位,对标欧美国家人均 4.0 平方米,深圳应不低于人均 3.5 平方米的标准,那么,南山目前缺口为 150 万平方米。
面对这个全国性难题,席翼建议南山应借助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机遇,从 4 个方面实现突破,为全国做示范。
理念突破:在政策法规、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资金投入、管理与监督制度建设等方面突破。
立法与规划突破:修订《深圳市全民健身条例》、制定《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管理办法》、颁布《深圳市体育设施管理条例》。将体育场地的建设纳入深圳市城市建设规划。
硬件解决途径突破:将学校与社区的露天场地下挖与叠建结合," 上天入地 ",最大限度拓展存量体育场地的空间拓展;符合条件的厂房、学校、居民住宅的周边空余用地与屋顶," 见缝插针 ",由政府出资安装 " 笼式场地 ";在公园绿地的人行道上铺设塑胶,改建成健身步道。
解决途径突破:健全学校运动场地对外开放的管理机制; 创造性地制定与实施 " 笼式场地 " 资助与标准机制等。
深圳晚报记者 马琳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