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深圳卫生健康又有大动作!1 月 19 日,深圳市召开 2020 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记者获悉,深圳今年计划新增三甲医院 2 家以上、新增床位 8000 张,并争取在特定区域和特定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上市的药物和医疗仪器,让深圳人 " 病有良医 "。
▲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召开
我市心血管、肿瘤诊疗水平国内领先
据悉,2019 年,深圳卫生健康支出达到 335.5 亿元,增长 19.2%,新增床位 3767 张、医生 3994 名,新增三级医院 4 家,总数达到 46 家,千人床位数、千人医生数分别达到 3.96 张、3.09 名。其中,市吉华医院、肿瘤质子治疗中心开工建设,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投入使用,市平湖医院、口腔医院试运营。此外, 在 " 强基层 " 上,深圳建设社区医院 2 家,新增社康机构 49 家,新增全科医生 577 名,全市社康机构总数达到 706 家,全科医师总数达到 4059 名,每万人全科医生数提升至 3.12 名。
在增加医疗资源供给的同时,深圳也持续发力,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 " 看大病 "。深圳新增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 1 家,累计获批 5 家。24 个专科纳入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批建设国家感染性疾病(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此同时,通过 " 医疗卫生三名工程 ",深圳又引进 20 个高层次医学团队,总数达 245 个,累计建成 " 三名工程 " 名院 6 家。
伴随着这一系列措施,深圳在心血管、肿瘤等方面的诊治水平位居国内城市前列,全市市域住院率达到 98.1%。以肿瘤为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市外医保患者住院占比达 40%,而在心血管疾病上,阜外深圳医院成功实施华南地区首例 " 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 " 植入术。
▲市人民医院引入全市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特定区域和医疗机构有望引入香港药物
2020 年,深圳将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 " 双区驱动 " 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以加快建立实现 " 病有良医 " 的卫生健康制度保障为目标,继续补短板、强基层、建高地、促健康。
今年,深圳将积极争取在特定区域和特定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上市的药物和医疗仪器,在特定医疗机构开展国际前沿医疗技术。此外,深圳还将完善港澳医疗服务提供主体、境外医疗人才在深办医行医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开办高端、品牌和国际化医院。
在人才培养上,深圳计划年内新增执业医师 3000 名以上,并开展全科医师培养与使用激励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全科医师转岗、岗位培训制度,年底前实现转岗、岗位培训 700 名以上。对于现有的医学人才,深圳也将启动首期院长及中层后备人才职业化培训,实施 " 菁英人才 " 培养计划、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培育工程(鹏城岐黄工程),为深圳医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今年全市将新增床位 8000 张
在医疗供给上,今年深圳计划新增三甲医院 2 家以上。加快推进医院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第三儿童医院、深汕人民医院、港大深圳医院二期、肿瘤医院二期,建成市妇幼保健院福强院区,新增三级医院 4 家、床位 8000 张。
与此同时,深圳也将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加强高水平医院建设专项资金管理,高标准建设国家感染性疾病(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心血管疾病、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深圳,争取建设专科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建设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传染病医院、眼科医学中心、儿童医学中心。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深卫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