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宗青)这两天,一组漫画刷屏了。
这组漫画名叫《最默默无闻的抗疫逆行者》,讲述的是工作在抗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的故事。疫情汹涌,涌现出一大批逆行的英雄,在这群英雄当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社区工作者。
一个口罩就是他们全部的防疫装备、他们不是医生不是护士却活跃在最前线、当大家足不出户自我隔离时,他们却要敞开大门严阵以待 …… 简单几幅画,击中了无数人的泪点。1 月 29 日,公号作者肖彦向现代快报记者介绍,截至目前,这篇推送的阅读量已经超过 100 万,留言数超过 3000 条。
抗疫一线,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 " 战士 "
在我们身边,尤其是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社区工作者作为最基层和第一线的防疫人员,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和职业压力。在朋友圈里,许多社区书记都转发了一条微信,呼吁群众理解社区工作人员,配合排查工作,因为 " 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是为了保护更多的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社区工作者需要被理解、被 " 看见 ",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都是温暖和激励。这组漫画成为一个恰当的 " 出口 ",奔涌出社区工作者的心里话。
因为后台只能放出 100 条留言,肖彦在 " 抗疫社工宣传创意组 " 的群里和小伙伴商量,考虑将那些没能被放出来的留言做个展示,因为都是社区工作者的心声。而这组漫画的创意灵感,当时也是来自于公号后台的一条留言。
留言中提到," 有这样一群‘战士’,他们不是媒体和社会关注的医护人员,他们只是最基层的社区工作人员,他们没有经过任何专业的医护知识培训,但是他们也冲在第一线 ……" 肖彦和伙伴们商量后,确定了选题,决定以疫情中的社区工作者为笔下形象,创作一期漫画。
" 当时(创作)的目标只有两个,第一个就是疏导社区工作者的情绪,第二个是让更多居民理解他们的工作。" 现在看来," 小目标 " 基本实现,参与创作的人都很兴奋。" 虽然很多人还是会将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混淆,他们其实是并肩战斗的伙伴。" 肖彦开玩笑说这个 " 误会 " 此时不紧要,以后慢慢厘清。
用漫画作为表达形式,是温暖也是专业支持
" 抗疫社工宣传创意组 " 是肖彦此次漫画创作的大标题,将会做成一个作品系列推出,同时它还是一个微信群的名称。
微信群中的网友来自不同行业,具有不同领域的专业背景,包括短视频创作者、媒体工作者、高校从事社工研究的教师," 还有一名医学博士,给了我们很多专业术语方面的指导。"
其中,高校社工专业的教师是 " 抗疫社工宣传创意组 " 的重要组成人员,肖彦本人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负责这次作品的主要创作。此外,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秘书长马凤芝教授、副会长彭华民教授和人民大学社工系主任张会平教授等知名学者都在群里,给予了这组漫画作品相当多的支持。
彭华民教授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发了一个通知,号召协会的会员单位参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用专业提供各项支持与服务,其中包括 " 倡导与宣传工作 ",肖彦负责的正是宣传这一块。他熟悉社工专业知识,又画了多年漫画,首选这样的表达方式,每天更新一期,阅读量都比较高,尤其是《最默默无闻的抗疫逆行者》。
在彭华民看来,这是一次成功的表达,是专业性的媒体发出的专业声音," 正面、科学且准确 ",同时也是 " 支持性服务 " 的有效践行。所谓 " 支持性服务 ",是指以专业视角、专业介入及专业倡导去支持服务者,帮助一线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获得支持和理解,形成对社区的防护。
抗疫很难社工挺苦,但是理解就是一种力量
张爱琴是一名 " 老 " 社区工作者,有着 20 多年的基层社区工作经验,对她来说,辛苦是必然的,不能吃大年夜的团圆饭也没什么稀奇,工作最难的部分还不是苦,是不被理解。上门做排查工作,建议居民戴上口罩,每一项都要花去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是不能退缩," 居民的健康重于一切 "。
像张爱琴这样的社区工作人员,在这次春节期间的防疫战争中,有数千人,他们日夜奔波在疫情一线,就像漫画里写的那样," 一个口罩就是他们全部的防疫装备 ",甚至一个口罩还要反复使用——一个社区工作者留言说自己的口罩都是拿酒精泡泡再用," 我不知道这种消毒方式是不是真的有效,但是听了很心酸。" 肖彦说。
李振鑫是江苏省社会工作协会副秘书长,她是在朋友圈里刷到漫画的,很受触动,立即分享到朋友圈和所在的群里," 阅读量很高,但是应该还可以更高。" 她希望这组漫画能被更多的人看到,对社区工作者多一些支持和理解。
" 致敬最默默无闻的逆行者!" 漫画中这样写。从目前的留言中可以看出," 逆行者 " 们依然在忙碌,很多心声是他们的家属帮忙说出来的。
图片由微信公众号《社工有画说》授权使用
(编辑 高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