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1-31
战疫手记 |女记者在家赶稿,却被女儿“批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此时,窗外的阳光好得不像真的。这几天的天气,一扫之前接连的阴雨,小区里除了过于安静,和从前没有两样,安静到什么程度?保安偶尔和进出的住户打声招呼,都能惊扰到我,南京市民真的是认认真真在家宅着,奋力做一个健康的胖子。

虽然胖,但是真棒!忍住,别出门,不要添乱,就是我们的贡献。

宅在家里,曾经是很多人的理想,等到成真,竟然难受得不敢相信是真的,需要制定一份计划,用来抵抗出门的欲望。据说还要再宅一段时间,越往后,可能越艰难。

楼上住着的是两位老人,身体很硬朗,平日里每天牵手下楼散步,中午在附近的大排档吃顿饭回家午睡,生活得非常规律和谐。但是这段时间,他们吵架的频率明显高出许多,今天早上又是被他俩给吵醒的。

但凡有点真实的婚姻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日日相对的夫妇,能不上手打架,已算恩爱夫妻。我家因为谁陪孩子写作业和看电视,几乎每天要生一场闷气。但是今年,我的媒体朋友们一夜之间都多出一项 " 美德 ",就是宽容,因为实在没有时间吵架。

疫情汹涌,新闻在此时是 " 刚需 ",必须在场,从大年三十开始,我们同事就在持续发稿,几乎没有停歇,发稿数量是平常的 N 多倍。

疯了一样的忙碌,竟然也是有好处的,时间变得一点不难熬。从睁眼开始工作,到抬头一看,窗外已经黑了,一天很快过去了!需要深夜采访的新闻,同事都是采完又连夜写,对他们来说,一夜也是很快过去。这样的工作节奏,是我之前从没有感受过的,对同事的感情可以用敬重来形容。

敬重这个词很重,但是此刻就该是这样的。因为有这样的 " 重 ",待在家里不出门,对于记者们来说,可能都不算个事,不需要特别克服困难。带着使命感的内心,不但平静,甚至有些骄傲。

假如你依然觉得难熬,可以想一想此刻正带着任务在外奔忙的人。我的 6 位同事前天出发,奔赴武汉一线采访,他们中间有两个 90 后,其实还是孩子。但是困难时期,只能往前,他们都是主动申请入汉,出征场景令人骄傲却又心酸。好友看了新闻,感叹说,他们在家的父母该怎么熬?

真正困难的是媒体从业人员的家属。女儿前天趁我一天没看住她,躲在衣柜里一边看动画片一边享用了半桶麦丽素,等发现时,只能大量给她灌水,担心她腻坏了。想起过去看武侠电视剧,谁中毒了都来一颗以麦丽素作为道具的 " 解药 "," 解药 " 吃多了可能是另一种毒。这段时间不能出门,女儿的写作水平也有明显进步,用拼音写了一篇日记,歌颂她的爸爸,批评她的妈妈。大意是,爸爸 " 冒死 " 出去给忙碌的妈妈买了一杯咖啡,妈妈写了很多稿子,却不将爸爸写进去。全家靠这篇日记欢乐了整晚。

尽管初春的阳光已到,但是现实依然冷冽,让我们一起,都再撑一撑,能不出门尽量别出门。

ZAKER 南京评论员 宗青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