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我看见你的眼睛,却看不清你的面容。”“一封封请战书,雪花一样飞舞;一个个红手印,花朵一样鲜艳。”“此时,我在南京,遥望江城,长江东去,把我们心心相连。”连日来,举国上下都在密切关注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江苏的文艺工作者们也情牵防控一线,纷纷为“逆行者”们点赞。
从线下到线上,他们的舞台变了,但信念却始终依旧。每一句饱含深情的诗歌,每一曲铿锵有力的歌声,通都过网络传向战“疫”前线。
从南京到江苏,文艺苏军群起发声。苏州、盐城、徐州 …… 他们在江苏各地歌唱英勇的人民,书写着刻骨铭心的历史篇章。
他们当中既有文艺界的内行,也有热爱文艺的普通人。从专业到业余,从孩子到老人,都纷纷打起家里的快板,哼起自创的小调,为防疫病毒献出自己的力量 ……
突击 48 小时!文艺苏军夜奔南京录制“战疫”歌曲
△《我相信》MV
“我相信勇士逆向而行,舍身忘死的冲锋!”在南京珠江路的一间录音棚里,文艺志愿者、歌唱家,和主持人们,戴着口罩、哼唱着,连夜录制一首“战疫”歌曲。近日,这首《我相信》上线, 一夜之间,在多个公众号上收获了“ 10 万 + ”的点击量。
记者看到,当歌手唱到“亲爱的人,亲爱的城,春回大地我们再相拥。”歌曲 MV 画面里,人们带上口罩、众志成城,向镜头比心。此时,观众能感受到,从心底升腾起一股暖流。
△《我相信》MV 截图
江苏省演艺集团著名歌唱家仝濛告诉记者,为了创作这首歌,他们“拼了”。录制前,有艺术家连夜驱车赶来,为买制服,他们还逛遍了整个新街口。最终大年初四,录音棚里,这支由文艺志愿者、歌唱家、主持人组成的团队,不眠不休,将歌曲录制完成。走进录音棚时,歌谱还带着笔墨 —— 歌谱来不及打印,是手写的。
△创作手稿
记者还注意到,另一首江苏原创公益歌曲《殷红的请战书》,也在各大主流网站上传播。铿锵有力的音符,催人奋进的歌词,将逆行者的无私、勇气,和信念展现在每位听众面前。
△歌曲《殷红的请战书》
这首歌的曲作者张美林告诉记者,他看到新闻中,各位来自一线医护人员写下的请战书,像雪片一样飞舞,每页纸上,还印着红手印,像花儿一样鲜艳。那个瞬间,他感触极深:人人自危,为什么他们能无私奉献?疫情严峻,为什么他们还要勇往直前。“我希望大家能从我们的作品中听出,一种被血染的浪漫,一种有血气的正能量。”张美林说。
一首诗歌,23 声加油!南京和武汉的心连在一起
“此时,我在金陵,思念武汉,同饮一江水,苏鄂一线牵。”“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会到来!” 23 声加油,久久回荡在人们耳畔,这是南京对武汉的牵挂。诗朗诵《春天保卫战》一上线,就引起了热烈反响。
△诗朗诵《春天保卫战》
现代快报记者得知,大年初三,南京市话剧团决定为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创作一首诗朗诵。南京市话剧团团长常小川立刻找到东部战区创作室的作家葛逊,葛逊二话不说,当晚十一点写就了这首铿锵的《春天保卫战》。
“此时,我在南京,遥望江城,长江东去,把我们心心相连。”葛逊在诗中这样写道。落笔时,他的心里正揣着对朋友的牵挂。“春暖花开的日子,我还要到武汉去看望我的朋友们。”葛逊用这首诗遥寄对朋友的祝福,同时也遥寄南京对武汉的支持。
葛逊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当他看到疫情爆发后南京医疗志愿者们驰援武汉,南京接纳无处可去的武汉游客等新闻时,内心涌出一股暖流。“南京和武汉一向感情很好,这次南京对武汉的帮助,让所有人感受到了两座城市守望相助的力量!”
△侯勇、陶泽如、范明
诗写好后,侯勇、陶泽如、郭广平、范明等 23 位曾经或正在南京工作的文艺工作者,纷纷应邀“接力”录制,最终合成一首完整的诗朗诵。“大年初四一早我们就邀请到了这些表演艺术家,每位老师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常小川还记得陶泽如接到邀请后非常激动,“他说,这真的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非常值得做,我马上来录!”
从线下到线上,“云看戏”的门票将捐给武汉!
最近,石小梅昆曲工作室、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贺绍伦戏曲工作室要请戏迷们“云看戏”。
1 月 29 日至 2 月 1 日 19:15,他们联合推出 4 场云看戏,奉上高清的演出和讲座视频。其中,2 月 1 日晚的云看戏,著名昆曲小生施夏明将精彩亮相,反串杜丽娘。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副院长施夏明告诉记者,这次播出的内容,是往年人气演出的录像资料。“这是一批独特又稀缺的资料,尚未公开出版,是首次与大家 ‘ 见面 ’。”与免费的视频资源不同,这次的“云看戏”需要门票,每场 16.66 元。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云看戏”所得收益,将全部捐赠武汉市慈善总会,帮助疫区的同胞共克时艰。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截至 1 月 30 日,前两场云看戏累计有 5000 人次在线观看,实际付费人数是 1000 多人。
“这段时间,作为文艺工作者,在不添乱的同时,也要拿出担当精神。”施夏明说,虽然不能演出,但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发声,“以改编诗词、戏歌,用我们的方式,给前线的医护工作者们鼓劲,也希望带给大家温暖和鼓励。”施夏明透露,近期,江苏省戏曲名家们共同谱写了一首歌,希望表现“博爱之都众志成城”的精神风貌,目前正在录制阶段。
从老人到孩子,就连普通爱好者也在行动
疫情当前,我们看着一位位文艺工作者站出来,用自己的专业,抚慰平凡人的心灵,为前线的勇士们送去鼓励。这些让我们动容的瞬间,还有很多很多。
△朱晓华作品《守护》
病毒肆虐,江苏的美术家们纷纷拿起画笔。南京画家朱晓华笔下,带着口罩的民警,一手敬礼,眼神坚定,在地冻天寒中坚守岗位。画家徐宝娟、徐刘明珠的笔下,六位医护人员全副武装,握紧拳头,向病毒宣战。还有郭丹瑾化的一组防治宣传画,用可爱的卡通形象寓教于乐,能让人过目不忘 ……
△徐宝娟、徐刘明珠作品《同舟共济 科学防治》
江苏的音乐人也是佳作频出。作曲家蒋利平饱含深情,写下一首《生命线上的守护者》。盐城各行各业的文艺志愿者,也集结录制了一首《阳光依旧灿烂》。还有,苏州的青年音乐人吴佳一,就和几位小伙伴一起,在线上“云创作”了一首超燃的《逆风而行》。
曲艺界的艺术家也各自上阵,拿出自己的“绝技”。苏州评弹名家袁小良、王瑾夫妻,创作排练了《众志成城克时艰》。梅花奖得主龚莉莉,将一曲扬剧,献给“最美逆行者”。徐州琴书的领军人物魏云彩,特别与徒弟一起,创作出一曲《战胜疫情迎春天》。还有扬州清曲《别样的美丽》,在唱腔和念白中娓娓道来,令人动容。
△苏州爷孙创作弹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段时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众多普通人也站了出来,力所能及,文艺战“疫”。在苏州,一对苏州爷孙自己创作弹词,科普防疫知识;南京的老少三代人,自创自演了三句半《万众一心 共抗疫情》;还有一位 80 岁的老奶奶,拿起手中的快板,用方言唱响战胜病毒的决心 …… 同饮一江水,苏鄂一线牵。如今,文艺苏军纷纷拿起手中的笔,亮出自己的歌喉,只盼长江那头的武汉人民和逆流而行的战“疫”者们能够看见,能够听见:这场战“疫”,我们一路同行!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王子扬 刘静妍 见习记者 徐可
(编辑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