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2-01
深晚报道|罗湖医院集团开通疫情心理干预热线,心理专家支招怎么化解焦虑情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严峻,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对大众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影响。近日,罗湖医院集团相继推出心理疏导小组课程以及 " 疫情专项咨询和心理干预咨询 ",为公众做好 " 心理防疫 "。

全天 24 小时开通心理干预咨询

据介绍,罗湖医院集团在原来家庭医生服务热线基础上,专门抽调 6 名全科医生骨干、心理医生到热线电话开通 " 疫情专项咨询和心理干预咨询 "。

罗湖居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拨打 0755-21882333,都可以随时了解咨询如何自我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居家、上班要如何做好消毒等问题,并提供其他健康咨询、社康中心服务和联系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等。

该服务热线内设 6 条中继线、能同时接 6 个电话咨询,由高年资全科医生和专家、心理咨询组成的团队,全天 24 小时为市民提供家庭医生疫情专项咨询服务。此外,居民在上班时间(9:00 — 18:00),也可致电深圳市家庭医生服务热线咨询(4001191160 转 2)

3 位精神心理专家开展课程教学

罗湖医院集团成立了肺炎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小组,组织了 3 位精神心理专家分别对普通人群、医护人员、疑似或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等各类人群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如何处理和应对的措施,希望在打赢这场战役的过程中贡献一些力量。

接下来,罗湖医院集团将会在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陆续推出罗湖医院集团心理疏导小组相关课程。

附:面对焦虑和恐惧,全国著名心理学专家桂冰支招如何做好 " 心理防疫 "

问: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来势汹汹,给老百姓心理带来的恐慌是什么 ?

桂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展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春节前逐渐进入严控的高峰,旅行停止、聚会解除,生活状态完全发生改变,很多人宅在家里除了吃饭、睡觉、玩手机、看电视,无聊中更多关注的是负面的信息和刺激性消息。

随着防控时间越长,公众内心的压力越大,负面的情绪积聚,甚至会感到恐慌,而最大的恐慌是对疫情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对自己及家人健康的担忧。

问:大家宅在家里相对活动空间被压缩,很多人觉得手足无措、紧张焦虑反复刷手机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那么过度的紧张,是否会产生多种多样心理方面的问题 ?

桂冰:由于生活规律突然被打破,活动空间、社交活动被限制,很多人会感到百无聊赖,最常见的是适应问题。

首先是身体不适应,过去散步、健身、跳舞等都不去做了,把更多与手机电视相伴,如网上经典段子所说:" 如果你感到乏力、咳嗦,不要去医院,先换一个姿势!"

这种长时间与屏幕相伴,会带来眼睛及身体的不适,而身体的不适就会让人更多的关注负面的消息,对号入座,放大自己身体不适的症状,形成不良的循环;对于以往就有焦虑、抑郁、强迫等问题的人,这样一个应激状态下,如果不及时调整,可能会使症状加重。

问:如何去面对和化解?

桂冰:1)在疫情面前要有信念

焦虑、恐惧都来自于对事物的不可知和不确定,与我们所熟知的非典 SARS 来比,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不低于 SARS,但重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 SARS。目前死亡的病例很多都是老年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有些人没有明显症状。

我们国家在 2003 年非典之后,公共卫生制度建立的更加完善,政府也会举全国之力来严控疫情,正像一位德国学者在汶川地震时所说:" 没有一个国家的体制能这样快的调动全国的力量来抗震救灾!只有中国!" 所以,我们一定要坚信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下,疫情高峰很快会控制下来,这种信念对缓解我们的焦虑情绪是非常有帮助的。

2)在疫情面前要修炼正念

多看官网、央视频道,掌上华医等,从正规渠道学习关于新冠肺炎的科学防控知识、正确的科普知识会帮助我们感到疾病的可知性,就像了解癌症的相关知识,才知道很多癌症不是和死亡划等号的,可知性会帮助我们在恐惧中找到确定感,缓解焦虑和恐惧,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3)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作息时间要规律,正常饮食和睡眠,不熬夜、不日夜颠倒。

4)多运动

使身、心肌肉强健,提高自身免疫力,依靠自己内在的力量来抵御疾病

5)每天生活内容要丰富

吃饭睡觉、看电视、看手机、还要有更多的时间运动,比如找人少的地方散步、在家做仰卧起坐、俯卧撑,和网上学跳舞,唱全民 K 歌、书法、绘画、听音乐等,总之,内容越丰富,才会有越多的乐趣。

6)转机遇

危机就是危险与机遇相伴,在生命攸关的疾病面前,我们要努力做过去不曾有勇气去做的事,把不敢说的爱表达出来;没有机会说的感谢,找机会说出来;憋在心里道歉的话说出来;与过去的遗憾道别,开始一个新的生活。

问:怎么科学看待患病人员,用科学积极态度对待疾病,不走极端?

桂冰:很多患病人员都承受着对疾病未来发展结局不可知的恐惧压力中,更需要亲人、朋友的关心和支持。

医院在可能的条件下,将病房和留观区安放电视,定时播放疫情的新闻,及播放相关的防控知识;

医护人员要掌握一些沟通和交流的技巧,要学会倾听,不急于给患者讲道理,而要先了解他内心的感受,他是对相关流程不满?还是对家人担忧?充分共情才能建立信任,配合诊治;

多鼓励患者用手机与亲人、朋友微信语音或视频交流,让他们的情绪得到及时的倾诉,亲人朋友的关心和鼓励也会给予病人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减轻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如果病人的情绪反应比较强烈,无论医护人员还是朋友家属,一定要及时推荐病人找专业的心理人员给予帮助。必要时,要及时给予相关的药物的治疗。(相关的咨询电话和二维码)目前很多医院及相关的学会,学校都开展了线上咨询。

问:对一线的医务人员有何心理上的建议 ?

桂冰:在重大的应激面前,医护人员总会放下内心的委屈与困难,用职业的操守、勇敢与智慧,冲在危机的第一线,首先要感恩所有的医护人员,并祝福他们平安!

在重大应激面前,医护的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无形的病毒也会让医护感到恐慌,因为不知它何时来?到哪里?患者的情绪、甚至冲动的行为都需要医护去沟通交流,如果自身的压力不能得到及时的缓解,堆积下来会引发身心的问题。

有的医护人员感到乏力,担心自己被感染,有的医护情绪易激动或者容易伤感,有的是持续的担忧影响生活这都是需要调整的重要讯息。

1、要告诉自己,患者的情绪来自于对疾病的担忧和恐惧,我们只是承接这些情绪。增加对病人的额理解,减少内心的愤怒;

2、当自己的情绪不能控制的时候要及时离开沟通的现场,寻求同道的帮助,防止恶性冲突的发生。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减少过多的自责;

3、当自己有情绪时,要及时的和同事、朋友倾诉,不要堆积在心理,像火山一样到不能承受时爆发出来,伤害自己和他人;

4、要经常的做自我放松,也许是三五分钟,深呼吸,也可以找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做一个冥想的放松,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想着另你感到愉悦的场景,带着这份美好的感觉再回到当下。这会让我们的压力及时得到释放,不堆积在心理;

5、由于倒班等工作的压力出现失眠等身心的不适,一定要及时的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必要时给予药物的干预。

(桂冰:罗湖医院集团特聘专家、全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大连市中心医院关爱病房主任。主任医师,心理门诊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姑息治疗与人文关怀分会常委,辽宁省生命关怀协会理事,大连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大连市医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罗医宣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