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子扬)"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当妇孺皆知的诗篇《送瘟神》,和着史前乐器苍茫奇异的音色,被朗诵出来。一种温暖的力量在听众心中缓缓升腾。
2 月 2 日,一曲 " 盘古之音 · 乐诗和鸣《战瘟神》" 正式上线。走心的 MV 画面、直指内心的旋律、气势雄壮的朗读,凝结了文艺苏军对 " 逆行英雄 " 的至高敬意,传递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信心。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这首作品的伴奏乐器非常奇特。远山间,演奏家手持一根米黄色的乐器,吹奏起来。空灵的声音缭绕,显得静谧且优雅。这就是传说中的史前乐器贾湖骨龠(yuè),也是目前中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距今已有 9000 年的历史。
另外,作品里还用到了另一件古老的乐器 " 古籁 "。如今,能用这两种乐器奏响美妙音符的音乐家屈指可数,南京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于东波,是其中之一。
" 用史前乐器和上古乐器诠释我们中华民族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能够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共同担当、共同战斗的精神。" 于东波说,这两件乐器奏起 " 盘古之音 "," 告诉人们,没有跨不过去的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好曲自然要有好词配。著名作家、诗人冯亦同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一听要为 " 战疫 " 写词,立即答应下来。他拿起笔,连夜写下了这首词,在词的最后,他还特地引用了《七律二首 · 送瘟神》中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一腔热血。他说:" 这是一首‘战歌’!"
" 读到尾声处激昂的部分,我把所有的力气都用上了。" 虽然最终呈现的作品只有 3 分钟,但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戏剧影视创研中心主任蔡伟在棚里录制了几个小时。录音棚里的大家,当时并不知道,蔡伟刚动完心脏手术没多久,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参与录制。
" 这首作品传递给人一种自信,增强一种力量。我相信一定能为全国人民抗击疫情加油鼓劲、增添信心。" 蔡伟说。
(编辑 李蔚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