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施芙萱 记者 宋经纬)" 最近出门要戴口罩,没事不要到处乱窜。"" 啊晓得回家第一件事干什么啊,洗手。"...... 这位嗓门挺大、讲着一口南京话的阿姨是南京玄武区孝陵卫街道小卫街社区的妇联执委朱兰珍,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朱大姐。春节期间,她放弃休息,和社区几名妇女同志自愿组成了一支 " 敲门大姐 " 小分队,每天带着小喇叭走街串巷,宣传防疫知识。朱兰珍说,特殊时期,不能挨家挨户 " 面聊 ",隔着窗户,或是站在小区空地,用广播的方式给大家一些提醒,也希望给居民带去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朱兰珍正在执勤
" 小朱啊,又来啦。"2 月 2 日上午,朱兰珍穿戴整齐、戴好口罩、拿上小喇叭和笔记本出门了。与以往热闹的小卫街不同,疫情当下,街坊邻居都尽量不出门,街道显得格外安静,偶有买菜回来的叔叔阿姨见到朱兰珍,还是会热情地打招呼。
" 我每天都来两三趟,很多人就认识了。" 朱兰珍告诉记者,这段时间,自己和社区同志组成的 " 敲门大姐 " 小分队,主要工作就是对社区重点人群及车辆进行跟踪记录,定期走访、定时联络,做好风险预警和信息上报。
" 我们社区有 5000 多人,2000 多户,挨家挨户走访是一种方法,但有时候人员流动,谁家里来了人,未必就能知道。" 朱兰珍说,这时候就发挥社区工作者的优势了。她说,街坊邻居与社区工作者熟,居民会有很多消息来源,了解到谁家有什么人来了,或者看到哪家人多聚餐的,就会打电话告诉我们,我们再去做精准走访。
△ " 敲门大姐 " 执勤中,胸前挂着小喇叭
另外,每天小喇叭广播也是个很好的宣传方式。朱兰珍和小队同志们,一天会带喇叭宣传两三次,播放内容就是让大家勤洗手、少串门、戴口罩,注意个人和家庭卫生。朱兰珍说,小喇叭播放不是走形式,小队同志会还会关注街边市民佩戴口罩情况,遇到没戴口罩,会提醒。" 前天我见到一位老同志没戴口罩,我严肃地和他讲了个人防护的重要性,到下次见他时,就看到他正确地佩戴了口罩。"
今年 58 岁的朱兰珍,在小卫街社区工作已有 7 年。在这场战 " 疫 " 中,她最担心的还是社区里的独居和孤寡老人。
" 他们有些没有子女,有些子女不在身边,缺乏照顾,特殊时期,很多信息也跟不上。所以我们会多去这些老人家楼下多转几次,看看他们需不需要帮忙。" 朱兰珍的热心,老人们都看在眼里。有一次,一位独居老人看到朱兰珍来楼下走访,趴在窗户边喊她,叫她多穿点、别着凉,自己防护也要做好,不要去危险的地方,就这样隔着窗户,两人聊了一会,让朱兰珍心里暖暖的。
△社区工作者们正在执勤
春节返程,社区内的人也渐渐多起来," 敲门大姐 " 的工作也不止 " 敲门 ",还给各个小区发放消毒剂、张贴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的公告,在小区群里及时解答居民疑问,帮助物业给进出人员测体温、做记录。很多居民看到 " 敲门大姐 " 都倍感亲切,战胜疫情的信心又增加了一分。
在南京,这个春节约有 1 万余名基层执委、3000 多名基层妇联干部发挥骨干作用,争做疫情防控宣传员、监督员和战斗员,织密疫情防控网,为坚决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贡献巾帼力量。
朱兰珍告诉记者,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期待春暖花开时,大家都能走出屋子,自由呼吸," 叔叔阿姨们能跳起广场舞,孩子们欢快地与伙伴们玩耍。"(受访者供图)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