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暖餐,传递人间大爱
1 月 29 日,清晨 7 时。
32 岁的陕西姑娘杨静,快步走进位于江汉区财神广场一楼的真功夫餐厅。这里毗邻汉口火车站,被誉为当地最重要的城市形象窗口之一。
但是,从餐厅向外一眼望去,街道只有零星几个人,与平日里人满为患的景象有着天壤之别。
杨静在武汉真功夫工作 8 年,是新武汉人。这个城市陪伴她工作、结婚和生子,这里从异乡变成了故乡。落寞的景象,让她分外感伤,但生活还要继续。
因为交通停运,她从家里走过来花了整整 1 个小时。和她一样步行上班的另外 3 名同事,已经在厨房里忙碌着。今天,4 人要准备近千份餐品,是平常工作量的 4 倍。为此,他们每天工作超过 10 个小时。而这样的节奏,已经持续到第三天。
▲杨静(右一)和奋战一线的真功夫武汉财神广场店员工,他们是第一批进驻疫情重点地区服务的 " 逆行者 "
11 点左右,近千份新鲜热辣的餐品,被杨静和伙伴们熟练地打包装进保温箱,随后一箱箱抬出餐厅,径直搬上停在餐厅门口一辆轻型厢式货车里。
戴着口罩的司机熟练地关上尾门,跺着小碎步跃上了主驾驶位。他顺手从储物柜里取出一张特殊通勤车辆证明函,贴在前挡风玻璃右侧,整理了一下口罩后,果断发车,一路向东驶去。
▲杨静和伙伴们熟练地打包搬运餐品
货车驰行不过 5 分钟,就停在江岸区黄埔大街 288 号的维也纳酒店大堂门口。两地相隔 3 公里左右,往日总是车水马龙,要在平日里,少说也要塞足一刻钟——但 " 封城 " 禁令下,上路的车少得可怜。司机没和接货人过多交流,匆匆卸下货物就开往其他配送点去了。
穿着武警制服的接货人叫来几个帮手,把保温箱搬到了酒店一个会议室。一盒盒温热的餐盒,被逐一取了出来,整齐地摆放在桌面上。
紧接着酒店里的住客陆续过来,默默地拎上一袋就返回各自的房间去吃了。彼此照面的他们大多只是点头而过,脸上掩不住疲惫。
这是运输车第一个卸货点,也是广东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以下统称 " 广东省医疗队 ")第一批医护人员下榻的酒店。128 名医护人员和 5 名随队记者一行人住在这里。
作为广东省驰援武汉的第一批精锐力量,他们在除夕当天被紧急召集,当晚连夜赶赴武汉支援,接管了当地定点接收肺炎患者的汉口医院。
▲广东省医疗队出征
而他们收到的餐品,正是由真功夫 | 善功夫千里调度,第一次送达的安心热餐。人满为患的汉口医院是疫情重灾区,医疗队采取轮班制,下班人员被接回酒店休息。虽然汉口医院和二七街道提供了工作盒饭,但大部分交接班的医护人员,常常为了抓紧休息顾不上吃饭。
▲由于真功夫丨善功夫的千里调度,医疗队吃上了安心热餐
当从媒体报道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已经在 1 月 27 日紧急启动为武汉医院捐餐的真功夫 | 善功夫,第一时间联系上广东省医疗队,提出捐餐意愿。广东省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广东省卫健委宣教中心主任易学峰并没有拒绝企业的好意,因为队员们实在太辛苦了。
" 一是能减轻汉口医院和二七街道的后勤保障压力,同时也能让医疗队员吃得更好。" 广东省医疗队队长助理、来自南方医院的王海明医生说。
到最前线去!
当全国各行各业组织捐钱捐物,为支援武汉同胞不遗余力地奉献爱心的时候,功夫集团 CEO 潘宇海做出了深入武汉服务最前线的选择,并亲自担任项目总指挥,宣布以旗下真功夫|善功夫为帮扶平台,用实际行动加入到抗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挑战和征服一切困难,火速调配公司一切资源,把支援力量集中到武汉最前线去——这是真功夫 | 善功夫对员工动员的紧急倡议;日均供餐不少于 1000 份,计划捐餐不低于 10 万份——这是功夫集团对武汉支援的真心承诺。
▲真功夫 | 善功夫奋斗在前线为一线医护人员积极配餐
在华南地区耳熟能详的真功夫,在华东市场的门店布局并不强势,多为交通圈门店为主,武汉市区餐厅并不多,适配本次捐餐生产和配送的门店更是屈指可数。突破自身心理生理防线,动员员工志愿者上岗;紧急配合捐餐生产需求,落实武汉适配供餐生产的门店;调配华东补给舰后勤支援力量,甚至不惜跨省高价运送食材,疏通路途重重关卡,确保一线补给。
紧急捐餐计划如一剂 " 镇静剂 ",让早前仍处于恐惧笼罩的员工们,因为驰援前线英雄的责任感而重新振作起来;这个突如其来的新任务又如一剂 " 兴奋剂 ",让分散在全国各地乃至异国他乡的他们火速集结,采取在线办公的方式迅速联动起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驰援行动,正在温暖发生,并时刻激励和引领着近 2 万名真功夫员工和合作伙伴们。
远水近火,虽远必行
▲真功夫 | 善功夫员工配送支援武汉的食材
从 26 日下午接到紧急供餐任务,到 27 日实现配送到位,负责后勤补给的功夫鲜食汇华东补给舰团队,全程仅耗时 12 个小时,不仅创下了接单配送新纪录,同时也体现了高效敏捷的供应链服务水准。
2 月 1 日,配餐团队启动原材料跨省调配运输,发动后勤供应链、补给舰、城市补给仓等高效联动,全力增强疫区配餐产能和后勤食材补给。
为了规避风险,每出入武汉一趟,司机需要自我隔离 14 天,观察期也会影响后续工作。但负责后勤配送运输司机们前赴后继,不负使命,在千里补给的驰援道路上,不断上演 " 逆行者 " 的佳话。
▲真功夫 | 善功夫组织后勤发车
在前线餐厅人手吃紧,且日产千份的基础上,每份餐实现平常看似简单的两荤一素一汤,都是在给前线增负。为此,总指挥潘宇海多次召集前线、供应链召开专项会议,高效探讨解决定制化配餐,以及蔬菜、水果、牛奶等供应难题。但他们有执行如山军令的态度,他们有对人间善爱的态度。而以顾客为中心,不断定向捐餐第 5 天,当真功夫的爱心餐变成了二荤一素一汤并搭配水果、牛奶的定制餐食,又让前来领餐的医护人员眼前一亮。
▲二荤一素一汤营养新搭配
回到这座城最平常的样子
▲何想明、刘明星志愿前往一线服务
" 说实话,我也担心被感染。但是我想,那些医生、护士要接触病人,而我们只是在餐厅为他们准备餐食。" 武汉真功夫欢乐谷店员工何想明大姐说到,她是公司第二批志愿前往一线服务的员工。
看着自己所在城市日渐冷清和毫无生机,她选择服务好医护人员," 豪赌 " 他们会早日战胜病毒。是家人给了她莫大的勇气,1 月 31 日晚,为了接收后勤物资,何大姐叫来老公和儿子,连夜把 12 袋大米和 30 多箱货搬进餐厅。
年轻帅气的餐厅副经理刘明星,每天骑行近 20 公里,单程耗时一个多小时赶赴欢乐谷餐厅,还要顺路带上一名餐厅的大姐。他每天工作超过 10 小时,却从不缺席。
为了让医护人员吃得安心,在得知后勤配送车辆可能晚点,或导致餐厅无法确保充足食材补给的时候,他们硬是没舍得丢弃过了三保期的食材,给自己当做午饭烹煮充饥。这颗心,是一线医护人员挺身而出,签下不计生死的契约;是如此平凡的餐厅员工,参与前线支援疫区数万医护人员的 " 护胃行动 ";是抗疫路上无数冲锋陷阵的人们,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无私奉献。对于真功夫 | 善功夫来说,倾公司一切资源和员工们拼命赶制的餐品,同样不是一份简单的套餐,而是横跨千里的补给,是团结华夏儿女和传递人性大爱的救急。
▲员工在外卖安心卡上给顾客的留言。战胜疫情,是所有人的夙愿
疫灾无情,人间有爱。真功夫丨善功夫将与疫区同胞一起守望相助,齐心抗疫。
疫情不止,暖餐不停!我们对 " 白衣英雄 " 的暖餐支援将持续在线,绝不停摆。
春暖花开会有时。祈愿武汉,早日恢复这座城市最平常的样子。
▲坚守工作岗位的一线真功夫人
深圳晚报记者 张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