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 邱骅悦 文 / 摄)戴好口罩,在工作服上贴好写着 " 今日体温 检测正常 " 的卡片,朱立豪掏出手机又准时上线接单了。朱立豪是一名聋哑人,做外卖骑手才 7 个月。今年春节期间,他没有回河南老家,留守在南京继续上班,哪想遇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些天,朱立豪看到出门的人越来越少,街道特别空旷,但一直坚守在一线跑单。" 大家都待在家不便出门,所以现在更需要我们。" 这位无声骑手在微信上这样跟记者说。
春节留守不是为了钱," 总得有人顶着 "
朱立豪今年 22 岁,7 个月前,刚从郑州大学设计专业毕业的他,并没有找一份跟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是来南京成为了一名送餐小哥,一直干到今天,甚至在春节都没舍得回家。
送外卖为什么有这么大魅力?难道是因为赚得多?
在送外卖这件事上,朱立豪和常人并无不同。" 近单三分钟,远单六分钟," 加上有着年轻人特有的精力,朱立豪每天在线十一二个小时,靠着送外卖每月能跑来一万元左右,确实赚得不少。不过除去房租和生活费用,大部分工资都被他寄回了家里。因为对他来说,赚钱并不只是为了自己。
" 家里有事,我想快点赚钱,帮父母分担欠款。" 对于自己的生涯规划,朱立豪显得很成熟——先赚钱,再找工作。等以后家里情况好了,再去找找合适的设计和对口的工作。
在今年春节,面对严峻的疫情,顾家的朱立豪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不是为了钱," 朱立豪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时候大家都要回家,但 " 总得有人顶着 "。
一天送二三十单,药店、超市单大幅上升
2 月 5 日下午 3 点,在南京万寿购物广场附近的 " 外卖小哥休息站 ",现代快报记者见到了朱立豪。朱立豪所说的 " 休息站 ",既不能遮风也没法避雨,那只是街边的一块空地。但对朱立豪来说,这片空地可是他的 " 宝地 "。
" 在这挺好,接单多。" 刚刚送外卖回来的朱立豪通过手机告诉记者,这片空地紧邻多家超市和小吃店,他一天中接到的大部分外卖订单都是附近商家提供的。
在往常,靠着周围的商家,朱立豪一天最多能送 50 多单。不过现在情况特殊,很多商家没开门,但朱立豪也没闲着,他一天仍能送出二三十单," 基本都是送吃的,从超市送过去。药店的订单也不少。"
" 顾客您好,我是聋哑饿了么骑手,打电话不方便,你点的外卖到了,放在西门门口,请你下来取。"" 好的,谢谢你。" 打开手机,一条条这样的消息整齐地躺在朱立豪的短信箱里。
" 现在很多单(外卖)送到门口就行,不需要见到人。" 为了做好防护,朱立豪总是很注意口罩有没有戴好,工作服上也贴着卡片 " 今日体温 检测正常 "。
" 我们都要戴口罩,量体温。" 在休息站歇脚的另外一名外卖小哥插话说," 现在每天早上都量(体温),经理亲自给我们量的,哈哈。"
" 我也害怕被传染,但大家更需要我们 "
" 从 1 月 25 号开始,特别是医院,我都不敢上门送。" 朱立豪说,春节过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逐渐严重,他也警惕起来,一些医院附近的订单,如果能避开的话,他就会尽力避开。
他告诉记者,遇到这种订单,会提前跟客户联系。如果客户说可以放在门口自取,他就会按照要求送到指定地点。这时,他还会自我安慰," 医院要是这么容易就被传染,那医院也太危险了。"
" 我最近正考虑怎么加强一下保护措施呢。" 别看朱立豪送单这么拼,但在自我防护上,可是一点都不放松。他告诉记者,现在出门接单派送都戴口罩。" 这是对客户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面对疫情形势,很多人都选择一宅到底,不过宅在家可以不出门,但不能不吃饭。这也就成了朱立豪每天工作的一股动力。" 不是不怕。" 朱立豪很小心地理了理口罩," 大家都待在家不出门,所以需要我们。"
没过多久,新的外卖订单传到了朱立豪的手机上。
" 希望疫情赶紧过去,生活恢复正常。" 他留下这句话,便匆匆跨上电动车,带着外卖,赶向下一个宅在家的人。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李蔚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