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深圳市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2 月 9 日中午,13 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深圳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正式出征,包括主任医师 1 名,副主任医师 3 名,主管护师 5 名、护师 4 人。其中,年龄最大 51 岁,最小 27 岁,分别来自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涵盖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科和重症护理、呼吸内科护理、感染科护理等专科。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出席出征仪式。
▲深圳市领导送医疗队员出征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和医疗队员交流
▲市长陈如桂为医疗队授旗。
▲深圳市卫健委主任罗乐宣讲话
▲医疗队队长孟新科发言。
▲惜别
▲武汉,我们来了!
" 深圳队长 " 曾参与抗击非典
作为深圳市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同样也是本批广东省支援队队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孟新科曾经参加过 2003 年抗击非典的一线工作。
"2003 年的时候,我就是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 ICU 的主治医师,当时我负责全院病人的会诊,一天 24 小时都在连轴转。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也第一时间向医院表示,希望能赶赴前线。" 在急诊一线战斗 20 年,孟新科表示,比起非典,新冠肺炎传播力更强,因此前线也更需要医务人员,自己在 1 月 23 日时,就准备好奔赴疫情前线。
虽然早前没有接到出发的通知,但孟新科坦言,自己一直都在关注新冠肺炎的最新情况,学习诊疗方案,为出发 " 做准备 "。
除了充电学习,孟新科也参与了深圳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病区负责重症病人的救治,对新型冠状病毒救治中的各个环节都有掌握。而对于赶赴湖北志愿,孟新科也表示,家人都很支持,这也让他很安心。
此外,对于医疗队的工作,孟新科表示,医疗队里面医生就负责诊断和治疗。
" 我们医生团队当中有副主任医师,有主任医师,像我这样是资历比较老的主任医师,会负责医疗规范的制定和指导,而我们的副主任医师可能就会具体执行实施。我们的护士护理危重病人这方面非常有经验,在护理配合上是会起主导作用。" 孟新科说。
北大医院女医生回 " 家 " 抗疫
今年 42 岁的北京大学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龙翔是地地道道的湖北人,武汉是她的第二个故乡。
" 我本科和研究生是在武汉大学读的,博士是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可以说,武汉就是我第二个家。" 龙翔说,疫情发生后,自己的师兄师弟都在最前线,如今终于能赶赴湖北,和师兄师弟们一起并肩作战。
" 武汉的两所医学院培养了我,武大中南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对我进行过专业培训,自己应该为母校、医院以及武汉人民做出一点贡献。" 龙翔表示道。
据龙翔介绍,因为疫情,大年初三,她就把丈夫和孩子送到惠州的父母家,自己一个人住在深圳,昨天晚上临时接到出发的通知,自己还没空将出发的消息告诉家人。
和龙翔一样,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感染科的副主任医师李多云老家在湖北荆州,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传染病学专业,先后在武汉读书、工作了 15 年,也嫁给了武汉人,武汉是她的第二故乡,对武汉有着特别浓厚的感情。
" 家乡的疫情在不断蔓延,我的老师、同学、前同事都在武汉,我心里非常着急,我们这些在外地的医护人员都想回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多云说。
1 月底,当省市关于选派第三批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通知下到协和深圳医院感染科时,作为科室的骨干之一李多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现在不管是武汉还是湖北其他城市都严重缺医,我们班已经有 4 个同学回去支援了。" 李多云说," 家乡有难,我一定会尽我所能救治家乡的父老乡亲。大家团结一心,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最小队员是一名 90 后护士
有抗击非典的老司机,也有 90 后的新力量。
今年 27 岁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护理护师胡丁玲出生于 1993 年。
" 年初五的时候就向医院提出去支援,昨天晚上通知我,9 号要去武汉。" 胡丁玲说,自己 2015 年毕业,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护理岗位上工作了近 5 年,虽然是年轻人,但对重症护理也很有经验。
和胡丁玲一样,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护理主管护师侍苏州坦言,为了抗击疫情,今年他放弃了回家的机会。
"9 年来都在一线值班,今年终于轮到休息了,但因为疫情,我选择留住深圳。" 侍苏州说,自己是大学班长,也是老党员,面对疫情,自己必须上。
侍苏州是一个三岁宝宝的父亲,他和妻子都是医护人员。
" 对于去湖北,家里人还是有些担心,但我希望,能尽自己一份力,让疫情早点得到控制,这样我的妻子可以不用上前线,家里的孩子还有妈妈照顾。" 侍苏州说。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深卫信 / 文 张焱焱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