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传说》是秘鲁作家里卡多 • 帕尔马的代表作品。
" 传说 " 是里卡多 • 帕尔马创造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一种把历史纪事、逸闻传奇和风俗故事融为一体的秘鲁式文学。书中讲述的故事自印卡时期始,到共和国时期结束,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艺术创作,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鲜活地凸现出来,生动地再现了三百年间秘鲁的历史风貌。
关于 " 传说 " 的创作,它的出发点或借口,可以是一个历史事件,一个则未被证实的传闻,一则珍闻掌故,一件人物传奇,一句谚语或俏皮话,一个成语 …… 题材确定后,以这个事件或人物(或拟人化的东西)为核心,运用想象力进行艺术加工,结构情节,编织对话,描写人物,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秘鲁传说》共计十卷,包括从印卡时期到共和国时期的传说共四百五十三篇,其中殖民地时期三百三十九篇。
译者白凤森先生在译后记中写道,《秘鲁传说》不是一部有头有尾、以主要事件或人物贯穿始终的鸿篇巨制,而是由各自独立的一篇篇 " 传说 " 结集而成,但就是这些零散的 " 传说 ",犹如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面连缀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从印卡帝国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三百年间的历史风貌。印卡人的美丽传说、皮萨罗杀害印卡王阿塔瓦尔帕、征服者之间的血腥争斗、西班牙人的残酷统治、印第安人的武装暴动、波澜壮阔的独立战争、军阀之间的连年血战、南美太平洋战争中秘鲁军民的爱国壮举,等等,都在帕尔马的笔下再现出来。但帕尔马更感兴趣的是殖民地时期,描写这个时期的 " 传说 " 占了其中大部分。这些 " 传说 " 表现了统治者的巧取 豪夺、草菅人命,他们之间的钩心斗角;历史名人的趣闻轶事;下层民众的机智幽默;利马社会的生活图景和风俗时尚 …… 构成一部社会生活的历史。
但帕尔马并不是干巴巴地讲述历史,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 , 进行巧妙的艺术创造,使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鲜活地凸现出来。在这样讲述历史的过程中,帕尔马写了秘鲁三百年间上至最高统治者、下至市井小民的各色人等:总督、主教、法官、神父、贵族、富商、征服者、殖民官员、起义领袖、律师、下级官吏、修士修女、小手艺人、小工匠乃至奴隶、家仆,等等。这些人物有的于史有据,有的来自多年前的故纸堆,有的来自民间口头传说。经过帕尔马的天才之手 , 往往寥寥数笔,几个简单的动作表情,不多的言谈话语,就成了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
里卡多 • 帕尔马(1833 — 1919),秘鲁作家、学者。他生活在秘鲁的动荡年代,曾参与过反抗殖民统治的战斗,也曾在政府中担任公职。1883 年南美太平洋战争之后,受任秘鲁国立图书馆馆长,查询搜集大量的秘鲁图书档案,使毁于战火的国立图书馆重获新生,并从尘封已久的图书、史籍和档案中发掘出大量题材,运用丰富的艺术想象,创造了 " 传说 " 这一文学体裁。
帕尔马不仅是研究语言的学者,也是驾驭语言的大师。他在《秘鲁传说》中的叙述简洁明快,晓畅生动。他使用的语言以当时标准的西班牙语为主,同时采用了大量 " 西班牙美洲 " 特别是秘鲁语汇,还借用了一些印第安语 , 使作品读来更为亲切自然。再者,当情节发展、人物描写需要,或者作者情不自禁、有感而发时,经常插上一段多含讽刺、诙谐意味的短诗或民谣 , 或信手拈来言简意赅的西班牙成语,不仅给故事和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闪耀出帕尔马睿智、幽默的火花。
《秘鲁传说》面世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少人起而模仿,但均为 " 东施效颦 ",没有一部能与之媲美。作品出版后引起了秘鲁、拉美以及欧洲的强烈反响,不同版本已经 " 周游了世界 ",其文学地位历久不衰。《秘鲁传说》对我国读者而言也不陌生。早在一九五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出版了白婴先生的译本,选入二十七篇。现在这个译本以安德烈斯 • 科塞洛选编的两卷本(哈瓦那:飓风出版社,1971 年)为蓝本,同时从阿根廷科德克斯出版社和秘鲁出版总公司一九五八年四卷集版本中选译了数篇。所用古巴版本有两大优点:一是篇目经过编者筛选,在目前我们无力出版全集的情况下,不失为一条 " 捷径 ";二是选入的篇目依故事发生的年代排列,在篇题后面明确标出,并且分别归入秘鲁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这在见到的其他版本中是没有的(阿、秘的四卷本收得全面,包括前九集的所有篇目,以发表先后排列)。
作家阿图罗 • 托雷斯—里奥塞科在《拉丁美洲文学简史》中评论称,传说是民间故事又不是民间故事,是历史又不是历史。它的形式轻松而愉快,叙述迅速而幽默。这就像做糖衣丸,把它们分发给公众,自己用不着有顾虑点儿,一点儿谎话,一剂从来都是极少的真实性,加 上一大堆既文雅又粗俗的文笔,这便是创作《传说》的处方。
《秘鲁传说》
[秘鲁]里卡多 • 帕尔马 著
白凤森 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年 12 月第 1 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