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凤仙是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调解中心的一名资深调解员,她的工作是负责诉前调解。正常情况下,她每天上班要处理十几宗案件,电话联系当事人,和双方约好调解方式、调解时间,在调解室主持调解、起草调解协议等,还要解答很多法律方面的咨询,忙得团团转。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吕大姐 " 宅 " 在家也没闲着,她把自家书房腾出来作为临时办公室,借来儿子的笔记本电脑,开始了 " 宅 " 调解模式。
▲宝安区人民法院调解中心调解员吕凤仙。
过去一年里,宝安法院大力推行无纸化调解,吕大姐就熟练地掌握了 " 深融多元平台 " 的使用,登录平台后全面了解案情并处理。春节前,她接手调解的一个案件成为她的牵挂。该案标的不大,但原被告双方都有特殊的个人情况。原告韦某是个孤儿,凭着吃苦耐劳的个性,终于实现了在深圳成家立业的梦想。被告李某也是个年轻小伙,身体不好,尿毒症缠身,独自经营着一家不大的儿童培训机构。
春节前,原告韦某对被告不停地变换培训地点非常不满,要求停课退费。双方协商了多次未果,韦某一气之下起诉到宝安法院。吕大姐接手这个案件后,第一时间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吕大姐了解到因被告疏忽,原告小孩几次培训课都没有签名确认,导致双方对实际上课次数存在分歧,这几百元的差距让双方始终达不成协议。她从经验判断,原被告只是在斗气,这是诉争双方十分常见的状态,过了春节假期,双方应当冷静下来了。
在家办公后,吕大姐再次梳理案情,通过 " 深融多元平台 " 向原被告各发送短信,很快和他们取得了电话联系。为了方便沟通,她加了双方微信,发送语音展开 " 热聊 "。调解过程中,吕大姐不仅充当调解员,在家办公的氛围让她不自觉地融入 " 长辈 " 的角色,不仅和他们讨论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还和他们聊起了春节怎么过,疫情期间的生活、家人健康,以及今后事业安排等话题。吕大姐的热心、敬业很快赢得两个年轻人的信任,他们对于这个纠纷的认识、观点也都发生了积极地转变,并就退费问题达成了一致。最终,被告李某很爽快地向原告韦某转账 2000 元,原告韦某也提交了撤诉申请书。
▲原告提交撤诉申请书与被告 " 握手 " 言和。
" 这个案件很普通,争议标的不大,法律关系也不复杂,解决起来还算水到渠成。双方有个细节让我很受感动和鼓舞,被告通过微信把钱转给原告后,原告并没有第一时间确认接收,而是告诉我他把撤诉申请书发给我后再接收。" 吕大姐说," 虽然隔着千里,但我从字里行间读出他宝贵的诚实、守信品格,我的工作帮助当事人之间重新建立起这种互信,引导他们自觉诚信是最大的收获。"
据悉,为避免人员聚集,减少病毒感染风险,宝安法院作出了一系列工作调整,比如全面加强网上立案、调解等工作,当事人通过网上平台提请立案、进行调解。这段时间以来,宝安法院调解中心的调解员们克服诸多技术困难,每天在家依然保持正常作息时间,登录 " 深融多元平台 " 接收、处理案件,借助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和各方当事人取得联系,主持调解。截至 2 月 12 日,调解中心调解员通过 " 宅 " 调解模式进行调解的诉前纠纷达 183 件,成功调解 12 件,而且全部履行完毕。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通讯员 吕静 文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