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邵勇林 施琳玲 见习记者 花宇)2 月 17 日上午,70 岁的新冠肺炎患者黄女士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出院,向 15 天来精心救治她的通大附院医护人员深情致谢、依依告别。经专家组评估,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出院标准,予以出院。在此次抗击疫情中,通大附院是承担南通市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医院。黄女士作为南通市首例、江苏省为数不多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她的成功救治成为南通抗击疫情的阶段性、标志性胜利之一。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黄女士 1 月下旬出国旅游,同行旅客中有武汉市民。黄女士回到家后就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最终经省级专家组确诊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 月 3 日入住通大附院重症医学科。
" 当初接诊到该患者时,她的病情非常危重。" 通大附院重症医学科赵宏胜主任介绍说,入 ICU 时黄女士呼吸窘迫、急促,呼吸频率达到每分钟 35 次左右,血氧饱和度只有 82%,另一项重要指标氧合指数在 100mmHg 上下,氧合指数低于 300 mmHg 就意味着患者肺功能障碍。此外,CT 显示两肺严重的渗出性病变,加上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使病情更加复杂危重。作为南通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通大附院随即成立了副院长赵建美教授、医院临床首席专家倪松石教授、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宏胜教授等组成的 " 高配置 " 专家团队,为黄女士制定治疗计划,集中全院力量救治患者。
依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治疗组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动态调整治疗方案,细化救治措施,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与心理疏导。考虑到患者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治疗用药上把握细节,患者每日的入水量医护人员都进行严格的评估和控制,哪怕患者喝每一口水都在医护人员测量的数据里,做到精准的液体管理。
救治一周以后,黄女士的病情明显好转,血氧饱和度达到 95%,床边胸片检查也显示两肺渗出性病变逐渐吸收。救治期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家人不能前来探视,她的情绪常常不稳定,但在医护人员悉心照料下,戴着无创呼吸机,不能说话的黄女士常常会竖起大拇指对护士表达她的感激。(通讯员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