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企业超过 1000 家,居住人口超过 10 万人 …… 作为深圳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社区,光明区新湖街道楼村社区甚至有着 " 深圳北部第一村 " 的称号。疫情之下,楼村社区内有关疫情发生地户籍人员超过 8000 名,他们如何进行防疫?做出了哪些措施?成效怎么样?2 月 17 日,记者来到楼村社区,直击他们的防疫最前线。
" 一刀切 " 杜绝一切 " 输入 " 的可能
从深圳市区出发,沿着龙大高速行驶至楼村收费站后,不一会儿便到了楼村社区。放眼望去,楼村新村和旧村分布于公常路的两侧,路边均被围挡围住,行人和车辆都只能从指定通道进入。
" 您住在这里面吗?"" 从哪里回来 ?"" ’ i 深圳’的申报信息麻烦出示一下 "" 体温正常,可以进了 "…… 楼村旧村入口处是进村检查点之一,检查点设置了机动车与行人、电动车的分流通道,双向出入都须进行体温检测。由于这是机动车进入旧村内的唯一入口,因此人流量和车流量都很大,防控工作容不得丝毫松懈。
正在党员先锋岗值守的尹帮健是新湖街道土地整备中心的负责人,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家住龙华的他每天早上 8 点准时到这里督促卡点,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当天是他站岗的第 14 天。
" 旧村常住人口大概有三万人,量比较大,我们的防疫工作既要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出行,又要严防外面的输入性病例传入。" 尹帮健向记者介绍,如果进出的居民拥有身份证和社区通行证,测温正常后就可以走快速通道,但如果居民没有’双证’,就要先出示’ i 深圳’的申报信息,再进行后续检查。" 在尹帮健看来,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通行效率。
当然,这些准入条件的前提,仅限于住在村内的住户。" 我们首先会询问来访人是否是村内居民,如果他们不住在里面,那不可以进入。如果住在里面,但近期去过疫情发生地,我们会马上安排他们进行居家观察或医学观察。" 尹帮健说,特殊时期,必须要采取这种 " 一刀切 " 的方式,不漏一车,不漏一人,杜绝一切发生疫情的可能性。" 大家站在这里,就是要让他们住的安心健康,你不为他们着想,不把病毒’卡’在外面,就是对当地百姓不负责任。"
配合尹帮健一同值守的是张郅钢,他是光明区建筑工务署的工作人员,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单位报到不到一个月,便作为区社区援助工作组的一员,下沉到了楼村社区。十几天的防疫工作也让他颇有感触:" 防疫期间,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还是挺大的,他们也是百姓的一员,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和与家人相聚的时间来服务大众,确实蛮不容易。"
记者在旧村内看到,多家门店尤其是餐馆仍是关闭,只有几家超市和便利店在营业,以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需要,且店门口都派有专人对进入的居民测温。" 防疫检查还是很严格的,这对我们住户来说是一件好事,生活和出行也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一位正在超市内买日用品的居民说。
交通食品安全与防疫同进行
在楼村旧村的对面,是楼村新村。径直穿过公常路,步行 200 米不到的距离,就是新村的防疫检查点。
" 现在企业已经慢慢复工了,今天的人流量估计在 3500 人次左右,好多排队登记的,这周估计还会更多。" 一边向记者介绍情况,一边不忘提醒居民注意交通安全的陈润寿十分忙碌。
作为新湖街道交安办的负责人,今年 50 岁的陈润寿是一名党龄超过 10 年老党员,社区原住民的他总是与同事和居民打成一片,被亲切地称为 " 寿哥 "。交通疏导、查车点设置、体温测量 …… 疫情发生以来,他没停一下。
为了实施精准防控,新湖街道防疫指挥部将辖区各社区划分成一个个防控工作格。其中,楼村社区共有六、七、八三个防控工作格。
陈润寿告诉记者,楼村新村所在的片区为第六防控工作格,六格内共有 1579 栋楼,三万多人,仅这一个卡点,每天就有 41 名工作人员轮流值守。" 我们将每天早上 8 点到晚上 24 点分为 4 个时间段,安排工作人员到岗,人流量最高峰的时间是下午五点半到七点半,这个期间我们会有 20 多个工作人员,工作量也大。"
陈润寿说,与严防严控同步进行的,还有文明交通出行检查。" 凡是没有佩戴头盔骑车的居民,我们要求他们一律不能进入,这也是保障他们的出入安全,绝对不能因为疫情发生就放松警惕。"
记者注意到,与楼村新村检查点紧邻的是楼村农贸市场,市场内一些居民在摊档前正在精心挑选蔬菜。
" 我们每天早上四点开始进货,七点正式营业,到下午六点半会通知摊户收档,七点我们对市场进行统一消杀,每次消杀是 40 分钟左右。" 楼村农贸市场负责人陈进祥介绍,为了保证居民正常的生活运转,即使春节期间,市场也一直处于营业状态,但如今的人气还是热闹了许多。" 春节期间人比较少,摊户只有四五家,现在有 20 多家,每天的人流量也大概有 1200 人左右。"
由于市场的特殊性,楼村社区防疫指挥部将其单独设为一处卡点,居民要出示身份证、申报信息、佩戴口罩、检测过体温后才能进入,涉及到疫情发生地户籍的顾客,在经过系列检查后,还须进行手写二次登记。
作为负责人,疫情发生以来,陈进祥一直与工作人员一起守在卡点," 疫情比较紧张,就怕有一点漏洞,还是一起站在这里更放心。"
四级力量集中一线不留死角
" 楼村社区面积大,居住点主要集中在公常路两侧,和工业区混杂在一起,房屋栋数达到了 6000 多栋。" 楼村社区防疫指挥部主要负责人透露,由于楼村地处深莞交界,交通便利,住房相对低廉,加上面积大,因此人口基数大,防疫任务十分繁重。
为此,楼村社区建立了 "1+3+8" 的指挥架构,即一个社区指挥部,三个防控工作格,和 8 个卡点。社区指挥部由挂点社区街道领导、市下派干部和社区书记组成,工作格长由处级干部担任,卡长全部为正科级以上干部,带队 24 小时值守。
在力量整合和防控指挥扁平化方面,该负责人介绍,社区主要负责力量调度和后勤保障,市区街社区四级干部全部压上一线开展防控工作,负责 " 包网、包卡、包楼栋、包工厂、包门店 " 五包工作,确保不留死角。" 起初也有一些居民不理解,但通过我们增设力量,严格执法,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居民,慢慢引导,他们现在也很配合我们。"
房屋多、面积大,也给楼村的社区围合带来了难题。该负责人透露,一开始,楼村用警戒线来围挡,但街道支持社区下大决心,来回协调工业园区、路政、城建和政法部门,最终实施了大围合,将警戒线逐渐升级为铁马围合,再升级到高水马围合,收紧了社区防线,确保了城中村安全。
记者在楼明路附近的检查点处看到,一排排红色的高水马整齐地将社区与对面的商业区分隔开来,这是工作人员连续奋战了 12 个小时的成果。" 社区还设置了机动巡逻队,每天在可能有人出现的地方巡逻,一旦有冲卡冲关的人,巡逻队就会对他们进行训诫,做到有效防控。"
除此之外,楼村防疫指挥部不断宣传引导,防疫以来,投放了几百条横幅,上万张海报,出动宣传车 500 余台次,安装大喇叭 50 台,形成了强大宣传阵势。同时,实行信息整合,建立了 19 个工作群,对接网格中心的 800 多个楼栋群,有信息和防控政策要求,十分钟内可以到达楼栋和居民。
据统计,截至记者发稿时,楼村社区从有关疫情发生地回深累计 910 人,累计确诊病例 0 例。其中从疫情发生地返深 59 人,已全部纳入观察管理。目前仍在居家观察的有 138 人,累计解除观察的有 772 人,人员信息均已核查。
深圳晚报记者 石丹 文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