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2 月 19 日中午,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第一医院医疗队乔莉,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完成了江苏医疗队在湖北武汉的首例无超声引导下的深静脉置管。她回忆说," 当时我离患者很近,也想不了那么多,迅速完成穿刺,离开病房时才发觉身上湿透了。"
远程视频会诊,找到患者的 " 救命方案 "
2 月 14 日,一名 67 岁的女性患者,因 " 发热四天 ",被收入武汉市第一医院的感染病房,三天后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手指脉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到 20% 到 60%(正常人在 95% 以上),随即转入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建制接管的重症监护病区。经过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的一系列治疗,情况仍不乐观。情况紧急,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队长、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云教授紧急联系了江苏省人民医院本部的新冠肺炎专家,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开展了一次跨省的远程视频会诊。
会诊中,专家组根据患者的情况,立即制定了最新的治疗方案,专家组特别指出,患者血压很低,必须先紧急进行深静脉置管,更好地评估体内血容量情况,进而影响下一步治疗。这要求尽快对患者行血容量的评估,即尽快行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
与时间赛跑,急诊 " 女超人 " 打开生命通道
记者了解到,深静脉置管这一操作必须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在时间紧急,且客观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医疗组副组长、江苏省人民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医师乔莉果断上前:" 我来!"
安置好患者后,乔莉熟练地用右手将患者头部转向左侧,反复认真地再用左手食指、中指在患者右颈部寻找血管穿刺部位。不到 1 分钟,乔莉果断地说," 血管找到了,就在这!"
在患者的颈部开展深静脉置管需要和患者的头面部近距离接触,受感染风险很大,在保证无菌操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医生的防护。穿着防护服、隔离衣,戴着无菌外科手套," 全副武装 " 的乔莉迅速完成穿刺,进行了颈内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为患者及时打开了 " 生命通道 "。" 经过检测,患者的 CVP 为 4cmH2O,我们立即给予患者进行快速补液,750ml 液体补充及后续的俯卧位通气后半小时,患者的血压就上升到 111/78mmHg,脉氧到了 96%"。乔莉主任的这串数字都表达了一个意义:患者转危为安!
乔莉回忆,和以往在医院的抢救不同,这次不仅全副武装、层层包裹,且没有超声的引导,一切都要依靠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判断,但患者生命危急,容不得过多犹豫,穿刺时全神贯注,基本都听不到外面的声音,离开病房方觉身上完全湿透。
她在生日当天出征武汉,祈愿抗疫成功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乔莉是在 2 月 13 日出征武汉,那天也是她的生日。她回忆说," 出征武汉那天,我直到在机场需要用到身份证时才想起来是自己生日。"
说起生日愿望,乔莉表示:" 我觉得在生日那天出征,意味着我们能整整齐齐地来,平平安安地回。" 擦掉眼角的泪水,她又继续向队员送去祝福。乔莉的愿望也是医疗队的愿望,每个人都希望疫情能够早点过去,平安凯旋。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特派记者 侯天卉 记者 刘峻 梅书华 通讯员 周宁人 潘寅兵
(通讯员供图 编辑 范文静 蒋文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