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2-22
财经猎豹 | 前瞻:疫情过后如何促进消费回补?专家建议发放电子消费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谷伟)2 月 2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对此,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江苏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张为付认为,疫情期间消费服务业各行业遭受了不同的影响和冲击,疫情过后要对不同行业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采取差异化扶持政策。他还建议,可根据各地财政能力发放电子消费券,以消费刺激经济快速复苏。

△张为付,江苏现代服务业智库供图

分析:服务类消费业损失严重

爆发于 2020 年新春佳节期间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对消费服务业产生了倍增效应的不利影响。伴随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各省市逐步转变工作重心,疫情防控与恢复生产同时抓。张为付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秩序的逐步回归,尽快恢复消费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和服务作用,应提上政府的工作议程。

张为付分析,由于本次疫情发生于 2020 年的新春佳节期间,一场疫情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和安排,对消费的需求侧和供给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损失。

具体而言,服务类消费业损失严重,旅游业全线停业,整个产业链受到空前打击;餐饮业经营全部停顿,尤其是连锁餐饮企业因门店多、库存多、员工多亏损十分严重;节后的住房(购房、租房)行业全线停顿,与住房服务相关的中介咨询等服务产业也停止经营;公共服务业消费仅限于政府提供的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基础公共服务,延拓式的应由市场提供的商业服务消费基本停顿。

非耐用消费品需求前后两次失衡:今年的疫情引发全民高度关注时刻恰是在春节当日,所以对非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呈现出节前 " 节庆式热消费 " 与疫后 " 恐慌性滥消费 " 双重重合的特征。

耐用消费品消费需求后续乏力:对于城市和农村的一般居民来说,购买如汽车、大型家用设备等耐用消费品一般会发生在节前,此次疫情对居民的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影响可能体现在后疫情时代的购买力不足引发后续需求乏力。

对策:发放消费券,培育新的消费供给模式

作为消费型大国,国内消费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 " 三大动力 " 之一,如何重振因疫情影响的国内消费?张为付提出多项对策。

首先是稳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社会消费总需求。一是鼓励动员有条件的企业复工复产,为社会消费信心培育打下经济基础。二是要加大对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工资外收入补贴,补偿他们疫情期间消费缺口。三是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向受到疫情影响严重的区域无固定收入群体发放一次性补贴,特别要关注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消费需求,尽快恢复疫区的生活生产。

其次是扶持消费品生产企业发展,扩大消费品市场供给。这次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是旅游住宿、餐饮休闲、文化娱乐、交通运输等服务消费行业,这些企业面临着库存积压、房租店租、员工工资等多重压力,为此,应统筹规划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救助政策,如减免房租、提供补贴和金融税收支持等。比如他建议,对于餐饮、文化娱乐、旅游、住宿、交通运输等行业租用国有、集体企业的房屋,免除 3-6 个月的房租。如果租用私人企业的,由政府提供 3-6 个月的房租补贴。政府对服务业企业提供 2-3 个月的社保补贴,或允许缓交社保。允许中小企业营业亏损向前弥补或退税,对企业 2020 年一季度应缴纳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予以减免。

另外,张为付还提出,应发挥资金杠杆效应,撬动国内消费品市场需求。他建议,可根据各地财政能力发放电子消费券,各地政府可考虑与支付宝、微信、美团等互联网企业合作发放限时、限量、定向的 " 电子消费券 ",鼓励民众在指定时间内增加消费。根据本次疫情影响特点,可以考虑先试点在服务消费品领域发放消费券,然后再推广到实物消费品领域。此外,在发放消费券时,应优先向低收入、失业或就业困难居民倾斜。

此次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同时也为消费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带来了机遇。张为付建议,对一定周期内消费券的流向领域和行业的统计,可以分析消费市场的需求偏好,探寻疫情消费市场的发展规律和演进机理,为政府的行业领域精准扶持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将市场消费行为的分析结果,实时反馈到产品和服务生产领域,为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营销提供现时导引,为产业资本的行业流向提供需求指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