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 我已经来到武汉 27 天了,我发现自己不仅可以做护士,还能 ’变身’ 病人的亲人、配餐员、保洁员 ……" 苏州市立医院的护士吴恬,是江苏省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吴恬在 2 月 23 日的日记里写到," 我能做的就是倾尽自己的全力,然后和他们约定,在病房外相见。"
△吴恬(左一)
医疗队员:吴恬 苏州市立医院护士
时间:2 月 23 日
地点: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忙碌的人,总会觉得时间过得快,转瞬即逝。我已经到武汉 27 天了。养成习惯只需要 21 天,慢慢地,我已习惯了三餐颠倒的作息,每天清理打扫房间,每天清洗衣物每天健身锻炼,每天检测体温。
我是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的一名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所以到了医院,主动提出在病区里负责分管病重的病人。现在的我进入病区已不再像最初那样紧张,我慢慢也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武汉话,能完成与患者之间基本的沟通。
△吴恬(右一)
如今,我进步得很快,虽没有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但十八般武艺还是学了个大概。我们不仅能变身 " 天使 " 去打 " 怪兽 ",还可以根据环境随时切换身份:病人需要治疗时,我们是护士;需要安慰时,我们是心理专家;需要温暖时,我们是贴身的亲人;需要就餐时,我们是配餐员小弟;需要一个清洁的环境时,我们是保洁员;需要开心娱乐时,我们就和他们一起聊苏州的风土人情 …… 从未想过原来自己也可以这么多才多艺。
我最近经常和病人谈论一个话题: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做什么?其实,这是市立医院心理咨询的老师给我的一个小窍门,因为这个问题可以带动他们设想一个有希望的明天,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一定好好吃几顿,有的说要爬珞珈山,有的说要去疯狂购物。每一个答案都是美好的、热腾腾的,充满喜悦的生活场景,那我能做的就是尽全力给他们一个这样的明天。
我负责的 15 床的老爷爷,退休前就在铁路局上班,平时非常乐观健谈,今天刚接完班,爷爷就向我伸出大拇指,高兴地告诉我他感觉好多了,看到我的防护服上写着 " 苏州 ",他更是高兴,拉着我的手激动地告诉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跑火车的时候一直路过苏州,但是没有机会下车去看看。他跟我讲了许多他在火车上的经历之后,我们约定,等疫情结束了,他要去苏州看看,看一看道前街上的银杏大道,吃一吃松鼠鳜鱼,听一听昆曲这个国粹。看着爷爷对未来日子的向往,我也更有信心,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爷爷咱们约好了,等您来苏州了,我请你吃阳澄湖大闸蟹!"
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那一刻,隔着厚厚的隔离门,外面好像有一缕阳光投射进来似的,病房里好像不再那么冷冰冰。那就让我们约定,和每一个病人都在病房外再见吧。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梅书华 整理
(日记作者供图 编辑 吴嫣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