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2-24
一部隔离病房手机的自述(三):医护人员开始了更完美的追求,住院患者零死亡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大家好!我是 "E1 区 5 楼污染手机 ",就是那部每天只能呆在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五楼重症病房里的手机。我又来啦!你们还记得我吗?

今天是 2 月 24 日,我已经和我的主人——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沈华连续工作整整两周了。之前,我跟大家介绍过重症病房的基本情况,这次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些高兴的事情,就是最近有不少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康复出院啦!

——一部隔离病房的手机

最近,我传递的信息都是欢快的、令人鼓舞的。最早是从 2 月 19 日开始的,那天出院的是一位 61 岁的女性病人,是第一例出院的病人。从她离别时感激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她的真诚和喜悦!2 月 20 日出院的是半个南京老乡,他在南京老下关工作过多年,这次经南京援湖北医疗队二队救治后痊愈,似乎有种注定的缘分!

2 月 21 日,场面有点隆重盛大,一共出院 5 人,其中有一位年过七旬的截瘫病人,道别时 " 感谢 " 是老人说的最多的话," 感谢你们,感谢南京!" 这一时刻被我用影像记录了下来。接下来的两天,又陆续出院了 4 位病人。

△ 2 月 21 日出院的病人

这只是开始,我知道医护人员又开始了更完美的追求——住院患者零死亡率,让每一位病人健健康康出院。这可能很难,但他们在努力追求着。

考验的时刻总是不经意间到来。2 月 21 日夜里十一点零六分,在我组建的工作群中转来一条消息—— " 转医务处通知 : 患者,男性,65 岁,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巡查瞩尽快转院有创通气,病人由荣军医院转过来,大约半小时左右到医院。" 群内瞬间增加了很多消息:

"@金程程 是要气管插管?"

"@坚持 是的噢,是一位需要插管的病人。那我马上通知插管队,准备房间和呼吸机。"

"@坚持 插管队联系上了吗?"

" 谷主任,联系好了,病人来了就喊。"

" 再备一台无创,在插管前用,医护人员做好三级防护!"

" 是的,病房老师带面屏,有正压送风头套可以用!"

" 现在病房有谁?马上加强防护。"

" 我们马上抽血气。"

……

△医护协助应用 " 糖果法翻身 " 实施俯卧位通气

作为一线的临床医生,最厉害的就是动手能力了。我很羡慕,因为我没有那样一双治病救人的巧手。插完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后,袁受涛医生施展绝技——置入鼻肠营养管,打开经肠道补充营养、给予药物的通路;邹磊医师借来超声机,进行了床旁超声心肺评估;护理团队应用 " 糖果法翻身 ",顺利给患者实施了俯卧位通气;谷伟、施乾坤主任每日查房,制定周密严谨的治疗计划;每班医生复查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2 月 23 日,这位病人的末梢氧饱和始终稳定在 95% 以上,在班的沈华医生将给氧浓度做了调整,参数下降的一小步,可能是病人生存下去的一大步。结局不定,但他们在勇敢地拼搏着!

△沈华下调了给氧浓度

傅首尔说过 " 追求完美是人生至苦,因为总是有求之不得 ",而这些医护人员却在孜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因为他们认为每个生命都应该受到尊敬。他们拼命与死神搏斗的样子是那样可爱!

顺便说一句,我的代言人——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沈华为我提出了一个继续存在下去的建议,就是在疫情结束后,将我彻底消毒、完全密封,作为抗疫胜利的纪念物留存下来。我期待着属于我的完美!

通讯员 沈华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李鸣 整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