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2-26
连线366 | 抗疫日记:我们每快一分钟,患者的生命安全就多一份保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 看过大海的波澜壮阔,看过山峦的鬼斧神工,但当看到全国人民的爱心像潮水般涌向湖北的时候,你会发现,爱才是最伟大的。"2 月 24 日,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关宏磊发来抗疫日记。第一个收治入院的病危患者、对疼痛敏感的阿姨、无法自理的老大爷 …… 关宏磊细心记录下战友们照顾这些病患时的暖心细节。

医疗队员:关宏磊,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

时间:2 月 24 日

地点: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今天是来武汉支援的第 14 天。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此次赴武汉光谷的 10 人医疗队中,我和白洋两名男护,为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E3 区 -8 开科,站了第一班岗,誓为保卫武汉、战胜疫情,留下坚实的脚印。其他 6 名护士姐妹也毫不退缩,在光谷院区留下了一个个奋斗的背影。

还记得第一个病危患者收治入院时,心电监护、静脉输液、无创通气、标本采集、特级护理 …… 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患者当时情况很不好,我和白洋将病人转运至 ICU,整个过程不到半个小时。由于穿着洗手衣、隔离衣、防护服、双层口罩等防护装备,我们里面的衣服早已经湿透,但我俩内心只有一个想法:我们行动每快一分钟,患者的生命安全就多一份保障!把患者转至 ICU 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回病房继续战斗 ……

16 床的中年女性患者是位重症病人。可能是对疼痛十分敏感,她在输液和抽血时,十分焦虑不安。还好,得益于在重症医学科十三年的工作经历,我的一通操作赢得了患者的认可。阿姨竖起大拇指对我说:" 关老师,谢谢你,以后抽血我就找你了,真的一点儿都不痛!" 一声感谢让我觉得一切苦累是值得的。真希望每位病患都尽快恢复健康,早日和家人团聚。

15 床是一位中年男性病人,正靠无创呼吸机间断通气。隔壁床的病人在实施抢救,机器多,声音响,使本来内心紧张的他更为忐忑不安。捕捉到这一细节的我,轻轻拉好床帘,拉起他的手告诉他:" 不用害怕,我们会一直陪在你身边,和你一起战胜病魔,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通过聊天和悉心解释,成功解除了他内心的焦虑。

女护士们也同样出色。52 床的老大爷,上着心电监护,呼吸急促。尽管治疗后的他病情缓解了很多,但自理能力还很差。每到饭点的时候,护士何丹燕都提前帮他把床头摇高。为防止误吸造成危险,小何护士每次都把饭菜弄碎,小心地喂到他嘴里,并耐心地告诉他一定要充分咀嚼后再咽下去。虽然他说话还不清楚,但每次吃完饭,他都会微笑着点头表示谢意。" 从大爷的眼神中,我能感到阵阵暖意。" 何丹燕说。

今天早上,护师韩小文正要和夜班老师交接班,36 床阿姨忽然叫住她说:" 护士,我早饭没吃饱,家里人都被隔离了,能不能帮我买点方便面或者饼干过来?" 韩小文立即联系了清洁区的同事,把自己准备的饼干拿去给阿姨吃。" 阿姨的孤单我们最能体会,因为我们家人也不在身边。" 韩小文说。服侍行动不便的病人大小便、帮忙清洗马桶 …… 韩小文和护士姐妹们都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护师姚岚、刘艳搭夜班的时候,主要工作是协助病区应铃、进行晚间护理等。在帮患者打开水的时候,不少患者心疼她们,对她俩说:" 谢谢你们,别一次次跑来跑去打水了,我们这还有半瓶呢,应该够用了。"" 没事的,你们好好歇着,帮你们重新打一瓶吧。你们健康开心就好,我一点也不累。" 刘艳说。从 01 床到 54 床,她俩为每一名患者都打满开水,放在床头柜。姚岚告诉我:" 我们知道病人们对我们好,不想给我们添太多麻烦。好多病患都是我们的长辈,看到他们善意的眼神,听到他们体谅的话语,我们心里既亲切又温暖,再苦再累也值得!"

我看过大海的波澜壮阔,看过山峦的鬼斧神工,但当看到全国人民的爱心像潮水般涌向湖北、涌向武汉的时候,你会发现,爱才是最伟大。暖暖的,都是爱!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陆雨潇 整理

(日记作者供图 编辑 李蔚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