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邓永红 记者 张晓培)" 这是我的主战场,我怎么能够缺席?"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郭毅,此前没被派去支援湖北曾非常失落,后来被派去支援当地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时他这样说。
△郭毅
初遇难题,竟是因为太 " 高大 "
徐州第一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员主要是呼吸科相关专业的医生,郭毅没能随队出征,只能在手机上看看前线的最新消息和战友们的工作生活状态,一时间还有些失落。后来得知自己要去支援徐州市传染病医院,他感慨地说:" 一身武艺终于有地方施展了。"
△郭毅和 " 战友 " 们
2 月 6 日,郭毅和徐矿总医院其他同事七人来到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正式投入战斗。当时,该院重症医学科床位全满。在大家的努力下,一例危重症患者行俯卧位通气,在严格出入量控制、恰当镇静镇痛、抢先感染控制及合理营养支持的前提下转危为安,8 天后拔掉气管插管,病毒核酸检查结果转阴后转入普通隔离病区进行康复治疗,这让郭毅非常有成就感。
△郭毅支援于徐州市传染病医院
" 也遇到了不少难题。" 郭毅有些无奈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我身高 186 厘米,可当时最大的防护服是 180 厘米的。我应该戴 8 号手套,当时最大号是 7.5。不只是隔离服和手套,护具、面屏都小,开始几天我都是含着胸撑过去的,每次脱掉防护,我都要做几个俯卧撑缓解颈背部肌肉的酸痛。" 好在,这些问题没过多久就解决了,然而新问题又出现了," 因为鼻梁太高,护目镜压得太厉害,我太难了!"
再遇难题,解铃还须 " 系铃 " 人
很多病人入院后,情绪波动很大,不仅焦虑自己的病情,还担心家人及接触者的健康状况。" 入院被隔离后,大家是各种怀疑人生。" 郭毅说,有位老年男性重症患者,是入科时间最长的患者,当时在 ICU 进行治疗达 25 天,他的老伴、儿子也在隔离病房救治。生理的疾患慢慢导致患者的心理崩溃,他一边担心自己的病情,一边又各种心理问题,开始拒绝治疗,甚至拒绝进食。
△郭毅为患者治疗
" 我们常说重症医学应该是一个有温度的学科,不该是冰冷的报警声和紧张的抢救过程。" 郭毅说," 我们一手抓疾病治疗,一手抓心理治疗,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变着法子哄老爷子吃饭。" 通过郭毅和战友们的心理疏导,这名老年患者同意进行呼吸治疗,并通过体位改变来改善肺重力区。两周后,老人的病毒核酸检测转阴,脱离呼吸支持进入低条件氧疗,基本生活自理。
" 后来老爷子见到我们特别有胃口,简直就是‘吃嘛嘛香’。他经常跟我们说,老伴要是看到他住院了还会‘长膘’,不知会多开心。" 郭毅说。
困难再多,病毒也终将被团灭
" 短时间内已经出了 6 版新冠肺炎的诊疗规范,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 郭毅跟其他医生每天都要对患者的症状、查体及辅助检查反复讨论,结合诊疗规范,不放过任何一点细节,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诊疗。" 病患一个个的好转出科对我们是一种鼓励。"
△郭毅在工作
为何会学医?郭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003 年,那年我高三,因为 SARS 封了校,干什么都不方便,恨呀。我就想怎么才能干掉它,所以报考了医科大学。" 就这样,郭毅成了一名重症医学科的主治医师。" 重症患者的预后,拼的就是哪个医生‘盯’得紧,‘盯’得细。看到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很有成就感!" 郭毅说,能走上战 " 疫 " 一线,对他来说更多的是兴奋。" 就好像身边有个藏在暗处的敌人,现在终于不用再被动挨打,不用摇旗呐喊一旁观战,我可以主动出击,可以亲临战场施展拳脚了!"
△患者病情一天天好转
如今,定点收治医院里从刚来时候的满床状态,到现在仅有两名患者,情况在一天天好转,与郭毅同行的战友们也都身体安康,无一人感染。
" 家园保卫战任务圆满完成,可是,我的心愿还未了。" 郭毅再次在请战书上郑重地签上名," 我是党员,我要去湖北最前线,不管病毒有多么猖獗,我们一定会把它团灭!"
(通讯员供图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