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3-01
深晚报道|疫线“她”力量 大浪巾帼勇担当,织牢层层防疫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龙华区大浪街道的疫情防控战场上,有一群温柔却坚定的身影格外亮眼。

她是用脚步走遍社区每一寸土地、筑起牢牢围合 " 长城 " 的驻社区第一书记唐敏;她是统筹近万人健康数据、协助制定抗疫举措的指挥部工作人员莫丽娟;她是抗疫工作事事承包、后方服务亲力亲为的社区妇联主席陈芳;她是开 " 手动波 " 运送后勤物资、战疫一线 " 巧手媳妇儿 " 龙金珍;她是 " 小巷总管 "、挨家挨户做实社区基础信息核查的网格员曾惠能。

她们是成千上万个活跃在大浪抗疫一线 " 娘子军 " 的缩影。

她们顶得住压力、扛得了重担,以不输男同胞的拼劲,发挥巾帼力量,用责任和关爱保一方土地平稳安宁。

大浪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工会主席 唐敏:

在防疫工作路上,她十天走出了 " 百公里 "

151726 步、近 100 公里,这是唐敏近 10 天走过的路。

唐敏挂点的浪口社区,是大浪典型的 " 三多 " 社区——流动人口多,园区企业多,城中村多,社区防控形势复杂。作为驻社区第一书记,她第一时间扛起统筹的大旗,指导浪口社区党委推出了 " 分区定责 " 防控模式,对 56 个工业园、11 个城中村、71800 套出租屋实施围合封闭管理。

浪口社区 5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布着她的足迹。为了更好地落实城中村 " 一个口进出 " 措施,她亲自走点调研,研究封闭口和监测点的位置。她统筹人员,成功将浪口社区的 300 多个出入口,围合封闭了 211 个,在物业小区、" 外卖村 "、工业园区等重点位置设了 112 个监测点,有效实现了大围合、全覆盖。在大浪这片大战场上,作为组织部长,她还兼顾组工工作:激发党组织和党员抗疫动能、及时为 7 个社区调配人力、识别激励关爱干部等,为街道筑牢组织基石。

" 妈妈,你现在怎么不愿意抱我了呀?" 每日干劲十足的 " 铁娘子 ",回到家却因为女儿这一句 " 抱怨 " 泪湿了眼眶。为了避免家人有感染的风险,每次回家,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 离我远一点 "。疫情当前,与女儿亲一亲、抱一抱成为了她最奢侈的愿望。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每日到一线,细细收藏起对家的依恋,去守护更多家庭的温暖。

大浪街道统战和社会事务科科长 莫丽娟:

综合协调,她需要想得更早、跑得更快

3 月 1 日凌晨 1 点,许多人早已进入梦乡。而对莫丽娟来说,在这个时间点埋头工作,已然是一种常态。数据统计、抗疫日报、社区协调、核酸检测 …… 作为街道疫情指挥部办公室的一员,莫丽娟和小伙伴们一起承担着综合协调整个街道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职责。

疫情防控就是和时间赛跑。" 我们必须比其他人想得更早,跑得更快。" 为此,指挥部办公室 24 小时保持连轴转,半夜里接到电话是家常便饭。

" 大年二十九晚上十点半,我们接到通知开始统计疫情发生地来深人员的各项数据信息,一直忙到深夜。随着工作进一步铺开,防控网络进一步健全,我们不断整合公安、社区、社康的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核实报送。" 莫丽娟告诉记者:" 从疫情防控到现在,我们已经核实上万名群众信息,加起来一共处理了十几万个数据。"

令人欣慰的是,在深圳疫情地图上,目前大浪仍保持零确诊、零阳性、零疑似记录。莫丽娟表示,从大浪走出去的 " 四色分类管理法 "" 健康驿站 ",得到兄弟街道的借鉴推广,在防疫工作中取得了扎实的成效。

龙胜社区党委委员、妇联主席 陈芳:

她是社区防疫 " 万金油 ",是儿子的好榜样

收到防控要求的那天,正是大年三十。陈芳当即结束假期回到社区,投入到一线抗疫工作中。保障防控物资、巡查值守卡点、为医学观察人员跑腿代购、送温暖 …… 她事事亲力亲为,忙得不可开交。

大年初一,陈芳得知社区有 3 户共 12 位从疫情发生地返深的居民,她马上组织网格员和巾帼志愿者,一一上门核查,同时还给他们送去了新年礼包:口罩和消毒药具。" 有一户居民家里一个口罩都没有,当时他们捂着口鼻,隔着门缝,一个劲儿说着感谢,同时还不忘叮嘱我们:‘你们一定要做好防护啊,大家都要身体健康!’我们听到也非常感动。"

陈芳守则担当的工作精神也积极地影响着她的孩子。在收到大浪街道招募抗疫青年突击队员的通知后,她的儿子彭正曦立刻报名参加。就这样,在她的榜样带领下,儿子成为了社区测温点的一名青年志愿者,坚守着防疫第一关。

看到儿子认真工作的身影,陈芳不禁流露出骄傲的神情。" 这次疫情面前,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他,感觉他真的长大了。"

龙平社区党员突击队员、妇联主席 龙金珍:

开得了 " 手动波 " 理得了发 她是防疫战场给力 " 大后方 "

2 月 8 日是一个特别的元宵节,龙平社区各卡点除了喝上每天的例牌糖水 " 姜汤 ",工作人员还收到一碗来自 " 巧手媳妇儿 " 亲自熬制的暖心汤圆。从口罩、测温仪,到防寒服、定点三餐 …… 龙平社区妇联主席龙金珍成了后勤保障的全能女战士,由她带领的 19 名社区妇联 " 后勤兵 " 撑起了防疫一线工作者温暖的 " 大后方 "。

龙金珍的丈夫在卡口值勤,忙起来不分昼夜的两夫妻这段时间常常见不到一面。龙金珍说," 家里还有两个‘化骨龙’要照顾,我每天要一早起来买菜、做早餐,安顿好他们便出门上班。" 爱大家顾小家的她总能做到工作、家庭 " 两不误 "。

而这位事事能干的 " 魔发师 ",战疫期间,还免费经营起 " ‘疫’线理发店 ",为防控一线人员修剪头发。" 这不,我今天还有位预约上门的‘客人’。" 龙金珍满脸自豪地说。

大浪街道新石社区网格员 曾惠能:

她是 " 小巷总管 " 每楼每户的 " 贴身 " 管家

9 栋大楼、716 户、1128 人,每栋来回 4 次、每次 300 多级楼梯,这是网格员曾惠能方圆一公里的 " 管辖 " 数字。截至目前,大浪街道零确诊、零阳性、零疑似,离不开这每一公里每一 " 网格 " 的坚守。

1128 人,便有 1128 份档案。从年三十开始,曾惠能走街串巷、驻步测温、贴海报做宣传、送米送菜丢垃圾 …… 除了每天 " 更新 " 千余份信息,她还是守望邻里的 " 贴身 " 管家。" 我们要一栋栋、一户户地核查。对我来说,每一户都是一个‘小考’。"

" 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党员,在大浪不同的社区参与防控工作。孩子他爸主动申请值夜班,每天早上 8 点才下班,而我女儿每天 8 点就开始上班了,父女俩经常擦肩而过。从除夕到现在我们一家也没一起吃过一顿饭。" 这一家 " 三重奏 " 的前线坚守,为大浪战疫奏响了幸福的疫线正能量。

深圳晚报记者 王雅萍 王秋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