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发生后,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 " 福田疾控 ")的女同胞们没有丝毫犹豫,纷纷主动请缨冲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她们从早忙到晚,常常通宵待命,却从不喊累。
守护至极 她是同事心中的 "安全摆渡人"
福田疾控的杜田和搭档刚刚处置完一宗疫情,防护服里的两个人儿被汗水浸湿了衣衫,快要虚脱,杜田顾不得喘口气,赶忙举起消毒液的喷杆,对搭档说:" 我先给你全身消毒,你转过身去,现在抬脚后跟。"" 现在,脱外层手套。"" 脱好了手卫生消毒。" 无论多累,杜田就这样一次又一次,为搭档同事大声背诵防护用品的脱卸规范,她念完一条,搭档就脱掉一件用品,脱完杜田就立刻举起喷杆,向搭档喷洒消毒溶液,帮搭档消毒一次。
穿防护服难,脱防护服更难。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每次跟病人接触,特别是进行采样操作,因为会暴露在病人的分泌物下,所有防护用品都有被污染的风险,因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脱卸规范和消毒原则,在不接触防护用品污染面的前提下,脱掉全部防护设备,并且还要保持一步一消毒。每一次处置疫情结束要脱卸防护用品的时候,都是杜田最紧张的时刻,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同事被感染的风险,她总是主动承担起脱卸污染防护用品的质量控制工作,机械地大声背诵早已烂熟于心的规范,坚守在污染和清洁的边界,把每一个前线的战士平安地接回来。现在,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 " 安全的摆渡人 "。杜田总是笑着说:" 我希望大家可以尽全力去保护患者,此刻,请让我来保护你们。"
耐心倾听 甘愿为病人撑起"山的一角"
这是蔡琳今天接到的第三次任务,此时,已是凌晨 12 点,困倦、疲劳阵阵袭来,她赶紧洗了一把冷水脸,让自己清醒,然后全副武装出发了。现场蔡琳细致解释、耐心劝说,详细调查,病人发病的全过程迅速被梳理清晰,她根据当时的防控方案果断判定出病人还有 1 个密切接触者需要医学观察。蔡琳立刻拨通了密接的电话,详细说明了他被判定为密接的原由,然后全面介绍集中医学观察的流程,同时还仔细解说观察期内可能会面临的各种状况。很快,在蔡琳的协调下,密接者顺利住进了集中医学观察点,在接下来的医学观察期内,这位密接反复地给蔡琳拨回电话," 蔡医生,我今天睡不着,是不是得病了?"" 蔡医生,我胸口有点儿憋得慌,是不是发病的症状?"" 蔡医生,我觉得我呼吸不过来,心跳很快很快。" 细心的蔡琳听出了电话那头的他心神不宁,忧心忡忡,她明白这位密接开始出现恐惧、焦虑,是典型的危机事件心理应激反应。他怀疑自己已经感染上了新冠病毒,他对蔡琳说这种感觉仿佛就是在等待死神宣判,他很害怕,很想哭。
蔡琳默默记下了这位密接者的手机号码,每次看到他拨来电话,一定马上接听,她明白此刻的密接者需要战胜的不是病毒,而是心魔。无论电话持续多长,蔡琳都很少打断对方倾述,而是保持耐心倾听,等待对方释放情绪,缓解压力,蔡琳最后总会轻声温柔地叮嘱:吃好饭,多喝水,睡好觉,即便是医学观察,也要保持锻炼。时代的一粒沙可能是压垮一个人的一座山,她甘愿帮病人撑起 " 山的一角 "。就这样,蔡琳一通一通的电话,陪伴这位密接者渡过了漫长的 14 天医学观察期,密接者最终没有被感染,但更值得庆幸的是他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回了家。
深圳晚报记者 方壮芳 通讯员 段利娜 编辑 方壮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