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法联军虽退出了京城,但咸丰帝自忖有失颜面,同时也担心日后外国公使会在递交国书一事上纠缠不休,故对是否及何时返回京师犹豫不决。再加上南方依旧狼烟四起恶战连连,迟迟看不到 " 早靖逆氛 " 的希望。这使得咸丰帝心境极坏,倦怠政事,寄情声色。没想到,这一次自己却再也未能回到京城,突然病逝于热河,载淳继位。更令他没想到是,那拉氏不仅发动政变,废除受命辅佐的八大臣,而且垂帘听政,走到了政治的前台。
这是历史学博士刘仲华在《清朝兴衰三百年》" 辛酉政变,慈禧上台(1861)" 一章中开篇所写的。
这样的着笔遍布全书。从 1616 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 1912 年溥仪退位,在清王朝走过的 296 年风雨历程中,刘仲华选取清代近 300 年中的 " 关节点 ",诸如努尔哈赤起兵、清军南下、雅克萨之战、马嘎尔尼来华、鸦片战争、慈禧上台、甲午海战、武昌起义 …… 以一种简约明了的方式,进行深入解析,有史实,有观点,有立场,引领读者了解和认识这个由兴起、发展,到鼎盛,转而衰落,以致走向覆亡的历史全景。
刘仲华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清代学术文化史、北京史研究。著有《清代诸子学研究》、《汉宋之间:翁方纲学术思想研究》、《世变、士风与清代京籍士人学术》,编著有《北京教育史》、《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区研究》、《一本书读懂清朝》等。
这部以 " 关节点 " 看历史的作品,不仅讲清来龙去脉,交代结局后果,而且进行分析解读,连贯起来即是一幅清晰完整的清王朝兴衰图景。
《清朝兴衰三百年》
刘仲华 著
中华书局 2019 年 12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