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深圳又有新举措!日前,《深圳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0 — 2025 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到 2025 年,深圳将建成成熟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制度体系,打造 " 中医药政策创新、中医药标准化、中医治未病 " 三个体系,构建 " 互联网 + 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医教研协同创新、中医药产业创新 " 三个平台,初步形成名中医集聚、中医药文化辐射力和科教研影响力大幅提升的发展格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社康中药及针灸等中医服务"打七折"
根据《方案》,未来深圳将实现全市 100% Ⅰ类社康中心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100% Ⅱ类社康中心设置中医科、100% 社康站开展中医药服务。
为实现这个目标,深圳将提升社康中医师的比例,让更多中医人才进社区。一方面,深圳将规划引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建立人才引进 " 绿色通道 ",提高社康中心中医高级职称岗位总额及比例。另一方面,深圳计划每年培养中医全科医师 ( 含转岗 ) 约 200 名,并鼓励社康机构招录中医全科医生,每人生活补助不少于 25 万元,分 5 年等额发放,争取将社康机构中医全科医师占比从现在的 24% 提升至不低于 30%。
在社康中医服务上,也不是简单针灸、按摩。深圳将在基层社康机构推广使用中医适宜技术,加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此外,深圳也将在社康机构设置治未病服务站,并将中医治未病服务融入基层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内容。目前,龙岗区已建立 126 家社区 " 治未病 " 服务站,实现 " 治未病 " 服务全覆盖,通过 " 治未病 + 社康 " 的模式,居民健康理念逐步从 " 注重治病 " 向 " 注重防病 " 转变。
▲中医针灸
在做强基层中医服务的同时,为加大对中医药进社康引导激励政策支持,促进分级诊疗,深圳基本医疗保险一档参保人在社康机构就诊时,中药及针灸等中医类治疗项目可享受七折优惠。
5年内至少培养300名中医骨干
在强基层的同时,深圳将构建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各区中医院为骨干、非中医类医院中医药服务为枢纽、社康机构中医药服务为网底、社会办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
在各区中医院建设上,深圳将加快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南山区中医院、龙华区中医院建设,推动盐田区、大鹏新区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并在宝安、龙岗等中医院集团试点实行 " 总额管理、结余留用 " 的医保支付模式。与此同时,深圳也将试点中医药服务打包收费。
在中医人才培养上,深圳将实施鹏城岐黄工程,5 年内培养不少于 300 名本土优秀中医药骨干人才,补助经费每年 300 万元。此外,深圳还将建立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同时建设 100 个市级名老中医药师承工作室,补助经费每年 100 万元。
在推动中医药学科建设上,对市级 15 个中医临床重点专科、65 个中医特色专科,市财政每年补助资金从原来的 1500 万提升至 3000 万元,并大力引进中医高层次 " 三名工程 " 团队,每个团队给予 800 — 1500 万元经费支持。
此外,对社会办中医机构,深圳也在医保定点、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 " 一视同仁 ",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待遇。同时,按规定对社会办中医类医院门诊、住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给予财政补贴,对提供基本医疗床位的社会办三级中医院给予每床 10 万元基本医疗床位奖励,分 5 个年度发放;对取得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二级甲等资质且基本医疗服务不少于 50% 的社会办中医类医院分别一次性奖励 2000 万元、1000 万元、500 万元。
▲中医艾灸
争取中药制剂可跨院"共享"
在中医药发展上,未来深圳也将先行先试,积极争取国家、省相关部门支持深圳先行先试中药院内制剂跨区域共享使用。
据介绍,目前深圳的中药制剂尚不能在医疗机构之间流通使用,只限制给本院病人使用,未来深圳如果争取到相关权限,不但可以实现深圳市内中药制剂的共享,更能让深圳市民足不出户,就能用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中药制剂。
与此同时,在对于名老中医验方药剂保护传承上,深圳也将积极争取授权允许基层具备中药材知识和识别能力的中医执业医师或确有专长人员,在执业活动中使用自采、自备的中药饮片及制剂。
另外,深圳也在布局中医药健康产业,支持光明区创建 " 光明国际中医药港 ",争取先行先试中医药跨境流通、审批认证等绿色通道。支持坪山区创建国际中医药特色示范区,推进宝安区、龙华区、坪山区等在辖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中医药产业集群。深圳还将推进智慧中医院、互联网中医院、智慧中药房、中医药培训和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市、区、基层一体化中医药医疗服务信息化体系。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深卫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