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3-05
连线465丨武汉患者手写感谢信:来自南京的你们是我心中的天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 感谢来自南京的你们,你们永远是我心中的天使!" 近日,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宋丹丹收到了一封来自新冠肺炎患者小李的手写感谢信。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沈华在抗疫日记中,记录下了宋丹丹与小李之间的暖心互动。沈华在日记中写道,刚入院时,小李的症状较为严重," 看着这个跟自己弟弟一样大的男孩,宋丹丹很是楸心。" 除了做好护理外,宋丹丹总是耐心地开导小李,而小李也渐渐开朗起来,从沉默寡言变得有说有笑。

△患者手写的感谢信

医疗队员:沈华,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

时间:3 月 4 日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 你是宋丹丹,大明星?" 小伙子又一次开玩笑地问。

" 不是,同名。" 宋丹丹无奈地回答,并把自己医疗队配额的几个苹果递给他。

" 你们吃得怎么样,好不好?" 在宋丹丹给出肯定答复后,小伙子松了口气,说:" 那我就放心了,你们一定要吃好!" 言语中透着诚恳。这个小伙子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E1-5F 病区的一名重症病人,只有 32 岁。

2 月 18 日,他刚入院时可没有这么神气,当时严重缺氧,稍有活动就胸闷气喘、心率快、体温高,只能卧床高流量吸氧,饮食及大小便需要在病床上解决。宋丹丹是一名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擅长护理此类重症患者,当时被分配去护理他。看着这个跟自己弟弟一样大的男孩,宋丹丹很是楸心。

在工作中,宋丹丹穿戴着厚重憋闷的三级防护措施,严密监测他的生命体征,给他按时输液、喂药,在他睡觉时为他及时接上脱落了的吸氧管。最困难的是协助他解大小便,平时很简单的一项工作,因为防护服的原因,总要折腾半小时,每次宋丹丹都要出一身大汗,常常缺氧导致头部剧烈疼痛。除了给予积极的医疗护理外,宋丹丹还总是耐心地开导这个小伙子,听他倾诉,送点小零食、水果给他,他渐渐开朗起来,从沉默寡言变得有说有笑,还喊她 " 丹丹姐 "。

3 月 2 日,重获新生的他写下这样一封感谢信," ‘死亡’两个字第一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那个时候的我,如此平静地思考着生死。直到我遇到了你们,来自南京的天使们,让我在寒冷的武汉感受到了温暖,让我觉得我也许还能再坚持下去 …… 你们才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星,用最明亮的星光指引我走向生者的世界;用最温暖的星光呵护脆弱重病的我;用满怀鼓励的星光陪伴我慢慢康复。感谢来自南京的你们,你们永远是我心中的天使!"

宋丹丹是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南京二队的一员,来自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是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急重症护理护士。作为她的同事,我知道她是第一时间报名前来支援湖北的,虽然是两个女儿的母亲,但她仍然义无反顾地随医疗队出征武汉。抵达武汉后,她随即调整好心态,全身心地投入 " 战斗 "。因为专业特点,她成为了医疗队的特护之一,而这个像弟弟一样的小伙子只是她护理的众多重症患者之一。

她遇到过很多病人,有怀着身孕的准妈妈,有瘫痪在床的老人,有聋哑、痴呆的病人,也有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的垂危患者 …… 她总说:" 我们微不足道的服务或者关心,换来他们一声声感谢,真的很感动!"

宋丹丹在日记中写道," 我作为抗击疫情的党员医护者,与疫情下的人民只是隔着一层防护服。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敌人,我们只有穿戴好层层防护来保护自己,在病房中哪怕护目镜压出水泡也不能轻易去触碰,口罩再闷压得再疼也不能去调整 …… 我们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病人、对我们的战友及国家负责。同饮长江水,一颗中国心,心系你我他。" 她说得真好!(日记作者供图)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李鸣 整理

(编辑 王鹏)

相关标签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