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曹梦漪分管一名特殊的患者。他是一位聋哑爷爷,他的床头挂了一个沟通本,里面记下了医护们对他的 " 宠爱 "。" 吃饭叫我们!"" 嚼不动吗?加在粥里营养更好 "……
因为特殊,曹梦漪也更加细心。她发现爷爷担心挂水没法吃饭,一直忍着饿。于是,她一口一口地把粥喂到他嘴里,爷爷高兴地笑了。
医疗队员: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师 曹梦漪
地点: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我是小曹护士,今天又是努力工作的一天!今天我分管 1 至 12 床。这里有一个特殊的患者,11 床的爷爷是个聋哑人。他只能用手比画,但他识字。我接班时发现,大家在他床尾挂了一个沟通本。
△沟通本的记录
中午 11 点 30 分,爷爷还没吃饭,总是摇头,不想吃。下午 1 点多,我问爷爷要不要吃饭,他仍然摇摇头。这时,距离吃完早饭已经五个多小时,难道他真的不饿?也许是担心挂水的问题?我试探地在沟通本上写下:" 现在吃饭吗?水还要挂很久,挂水不影响吃饭,饿就吃!我可以帮你!" 没想到爷爷高兴地点了点头。
爷爷只能吃半流质,我立马帮他把粥热了热,给他放好桌板和勺子,扶他坐起来吃饭。爷爷吃了一口,在纸上写 " 凉一凉才好吃 "。我立马拿勺子搅动,嘴不自觉地吹了一下,突然自己也笑了,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哪里吹得出风来,真是缺氧到 " 失忆 "。
爷爷的每一次吃饭、喝水、大小便,医护人员都通过这个沟通本,实实在在地记录了下来。翻看下来,其他同事的沟通记录也是充满了爱心,让我顿生一种职业自豪感。
△邹君俊护士长在给这个老爷爷刮胡子
当我又一次进入病房时,发现邹君俊护士长在给这个老爷爷刮胡子。11 床的爷爷是我的分管床位,我却一点也没留意到他的胡子长了。邹老师只是进病房给他换个水的功夫,还特地看了看。刮完胡子的爷爷变得年轻了些,变得精神了些。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爷爷的笑容里似乎还有些略带淳朴的羞涩。在我心里,这真是生动的一课,作为一个护士,眼、耳、口、鼻都要在线,用心聆听患者的内心语言,对我来说,路还很长,不断努力,做个 " 有心人 ",加油!
当我走进 15 床的房间,看到缪洁老师正在比划,原来她在教患者做肺功能康复训练。这个患者自从入院以来,一直沉默寡言,有些消沉。通过陆沈栋医师的了解才知道,除了小孙子,他全家都被隔离了,自己也因为持续的胸闷对康复没有信心。缪洁老师一开始教他肺康复训练时,他有些不配合,总是说:" 这让我怎么做吗,我做不来,我一做就咳嗽。" 甚至有些急躁,并不想参与练习。但对于带教经验丰富,重症呼吸训练手到擒来的缪老师来说,没有翻不过去的大山。她一遍遍地教患者,耐心地手把手让他体验缩唇呼吸。还鼓励他:" 呐,就是这样,对的。"" 你要有信心啊,我们都觉得你可以的 "" 你放心,你已经越来越好啦。" 就这样,患者慢慢接受了,从一开始的驼着背,扭过头到后来的认真学,我不由地笑了出来。原来你们生病还生出了孩子气。没关系,有我们在,会一直 " 宠 " 你们的!
其实这个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完美无缺,只是 " 有心人 " 在不断努力罢了!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蔡梦莹 整理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