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3-06
深晚报道|深圳举行战疫在线发布会,集聚资源支援抗疫第一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为湖北武汉、荆州提供医疗力量支持。3 月 6 日,市政府新闻办和市卫健委召开深圳战疫在线发布会,主题为 " 集聚资源——支援抗疫第一线 "。市卫健委医管处处长李林和市二医院、北大深圳医院、市中医院、市康宁医院的院长分别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线上提问。

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国家和省卫生健康委统一安排部署,深圳火速动员,紧急抽调组建医疗队前往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从 2 月 9 日开始,深圳已累计派出五批医疗队共计 77 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省武汉市(3 支医疗队)和对口支援湖北省荆州市(2 支医疗队)。

市二医院:" 非典 "" 甲流 " 抗疫经验为前线提供帮助

据介绍,2 月 9 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北大深圳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南山医院共 13 名医护人员组成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赴湖北武汉对口支援,进入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工作。深圳市医疗队医护实行 6 小时倒班制,至 3 月 1 日止,共收治病人 572 名,治愈出院 184 人,筛查转出潜在危重症病人到定点医院 170 人。

▲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聂国辉

深圳医疗队在工作期间,做到了医护人员的零感染和入舱病人的零院内新发感染;做到了方舱医院内的病人零死亡,无非计划性转院(突发意外)。

据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聂国辉介绍,本次该院参与前线抗疫的第一批深圳医疗队队员,整体素质较高,医生均在 38 岁以上,有 15 年以上工作经验;护士最小年龄 27 岁,全部经历过 " 甲流 " 疫情,其中有两位护士长,年长的护士长经历过 2003 年非典。医护人员多经历过 " 非典 " 或 " 甲流 " 疫情,这些宝贵的抗疫经历也对本次武汉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北大深圳医院:" 医、护、管 " 三位一体驰援湖北

据北大深圳医院院长陈芸介绍,该院先后两批共派出 20 名医护人员,分别前往湖北武汉和荆州监利县支援一线抗疫工作。派往湖北荆州的医疗队是深圳第一次派出整建制的医疗队,全部由北大深圳医院医护人员组成。17 名队员由精兵强将构成,既有具有临床背景和医务管理经验的医务部部长,也有专业科室的医生和护士。

▲北大深圳医院院长陈芸

医疗队组队时增加了医务管理人员,是吸取了之前国家队以及各省派出的医疗队的实战经验,有效地提高医疗队的工作效率,让医疗队尽快与当地医疗力量有效融合。目前,该院医疗队 2 月 15 日抵达当地至今,患者人数从 359 名降至现有 30 名患者,已实现了零死亡、重症患者清零等目标。

康宁医院:送去心理抚慰 " 特效药 "

据深圳市康宁医院院长刘铁榜介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该院心理医疗队为武汉送去心理抚慰的 " 特效药 ",深圳市心理医疗队与支援武汉市优抚医院的 5 支支援湖北医疗队对接,5 名心理专家分别 1 对 1 加入医疗队工作组,深入了解各医疗队及所负责病区的新冠肺炎患者情况。

▲市康宁医院院长刘铁榜

武汉市优抚医院共收治中重度新冠肺炎患者 150 余人,深圳心理医疗队专家对有心理需求的患者提供精神心理联络会诊、查房、心理评估、心理辅导共 30 人次,有效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据了解,其中有 1/5 的病患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焦躁、睡眠、困乏、情绪不稳定、怀疑等问题,还有部分患者对治疗抱有疑虑,不配合治疗。医疗团队队员通过个体治疗、集体治疗,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或使用药物的方式进行了干预。

市中医院:中医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成效显著

据市中医院院长易铁钢介绍,该院派出以陈生主任为组长的中医专家 11 名、检验技师 1 名,护士 4 名,支援市三院的新冠肺炎治疗工作。患者中医治疗率达到 97.3%以上,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改善率达 96.4%。在重症、危重症患者诊疗过程中,中医参与率达到 100%。

▲市中医院院长易铁钢

同时,该院分别派出多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雷神山医院开展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中医医疗队先后开展针灸、经络按摩、手指点穴、摩腹疗法、耳穴压豆、穴位敷贴、中药热奄包、红外线治疗、呼吸排痰训练、八段锦、拍打操等十余项中医特色治疗。

此次深圳中医医疗队独立作战,发挥 " 主场作用 ",治疗的病人均以中医药治疗为主,部分重症病人采取中西医协同治疗。在治疗重症患者方面,成效显著。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