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感染的患者中也有儿童和新生儿。病房中,医护人员担当起他们的 " 临时爸妈 ",洗澡、喂饭、剪头发,病房变成儿童天地。
1 月 30 日,武汉儿童医院成为新冠肺炎儿童定点收治医院,通过科学诊疗和人文关怀,截至 3 月 8 日,全院区已收治新冠肺炎疑似、确诊患儿 683 例,其中康复出院的患儿达 419 人。
4 个上呼吸机的新生患儿已全部脱机
" 在以往的 SARS 和 MERS 的治疗经验中,并没有新生儿的救治经验能够参考,整个新冠肺炎新生儿的病房开建和诊疗全部都是未知的。" 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主任曾凌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们都是确诊或者疑似新冠肺炎母亲生产的宝宝。
作为人群中年龄最小的人,新生儿本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功能较弱,救治难度大。就拿拍 CT 来说,和成人相比,新生儿并不适宜过多暴露在射线中。所以,他们使用胸片随访的方式,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在 24 小时的无陪护病房,医护人员变成了新生儿的 " 传声筒 "。
虽然新生儿的抵抗力较弱,容易生病,但是他们的恢复能力又很强,密切观察非常重要。曾凌空说:" 成人抗病毒的药在新生儿中并没有应用先例,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并不知道,新生儿使用的药物范围很窄。" 为此,就更依靠医护人员的观察,及时反应孩子病情的变化。" 抗病毒药能不用,尽量不用。" 面临早产有窒息、凝血功能不好、血压不稳的情况,就要采用呼吸机治疗。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武汉儿童医院接诊了 52 个疑似、确诊的新冠肺炎新生儿,截至 3 月 8 日,已有 32 个新冠肺炎新生儿出院。另外,有 4 个上过呼吸机的重症患儿已经全部脱机,治疗效果良好。
医护人员充当 " 临时爸妈 ",病房变身儿童天地
除了科学的诊疗和救治,孩子的心理疏导也尤为关键。
" 新冠肺炎患儿大多都发生在家庭聚集性病例中,家人病倒隔离了,不少孩子都是由社区送到我们这里的。" 呼吸内科主任陆小霞介绍,在隔离病房里的孩子从 2 个月到 16 岁的都有,年龄小的孩子不会主动表达,年纪大一些的有症状也不愿意沟通,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 这是我的‘ Kitty 猫姐姐’!"" 这是我的‘奥特曼叔叔’!" 这样的昵称在隔离病房里比比皆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无论年纪多大的孩子都住在单人病房里,不少小患者感到孤单和恐慌。为了减轻他们的恐慌,医护人员们在层层包裹的防护服上画上了小蝴蝶、小狮子、哆啦 A 梦等卡通图案,小患者茜茜(化名)自告奋勇地给小蝴蝶涂上了颜色。
△医护和患儿 武汉儿童医院供图
1 月底,6 个月的乐乐住进了隔离病房,护士长陈小茜成了乐乐的 " 临时妈妈 "。根据乐乐妈妈介绍,陈小茜把洗澡、喂奶、换纸尿裤、哄睡的注意事项事无巨细地记录在乐乐的 " 养护说明书 " 里。每天一半的时间,乐乐都是在护士小姐姐们的怀抱里过的。" 穿着隔离服,一圈抱下来,浑身都是汗。"
△武汉儿童医院供图
除了临时 " 奶爸 "" 奶妈 ",武汉儿童医院的医护们还要充当临时 " 老师 " 的角色。在消化内科改造的隔离病房里,有 15 个学龄儿童,如何让孩子们少玩手机勤锻炼成了 " 老师们 " 的责任。陪护团的 " 临时老师 " 们决定,按照学校的时间,早上做完治疗,10 点开始带着孩子们做操,下午 3 点进入学习模式,低年级的小朋友还有护士们带着识字、猜谜语、走迷宫。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除了新冠肺炎患儿的救治工作,小儿内科、小儿外科各亚专业、妇产科、乳腺外科等 33 个病区也在正常运转。同时,为降低非新冠肺炎患者到医院看病时的感染风险,武汉儿童医院自 1 月 27 日推出了 " 线上问诊 " 服务,30 多个专科,200 多位医生免费在线答疑解惑。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特派记者 李楠 侯天卉 / 文 顾炜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