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3-18
看了这些古代菜谱,我馋哭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一场疫情,把多少人逼成了厨子。不是做凉皮,就是炸油条,不是电饭煲蛋糕,就是懒人焖饭 ……

能不能整点高级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那种的?文脉君深扒《江苏通史》《易牙遗意》等,给大家整点听起来就很有文化的江苏古代菜谱,比如:欢喜团儿、桃源酒、千里脯、凤池汤 ……

△《江苏通史》 凤凰出版社

如果你们做出了这些菜,记得晒出来,馋哭文脉君!

【菜】

如果要拍一部 " 舌尖上的江苏 ",估计多少集也拍不完。因为好吃的实在太多了。

元代,平江(今苏州)人韩奕就曾撰写《易牙遗意》。该书共二卷 , 分酝造、脯鲊、蔬菜、笼造、炉造、糕饵、汤饼、斋食、果实、诸汤、诸茶、食药等十二类,记载了一百五十多种调料、饮料、糕饼、面点、菜肴、蜜饯、食药的制作方法。

2019 年 10 月,在第二届江苏文脉论坛上,《江苏文库 · 书目编》的重要组成部分—— 182 册的《江苏艺文志》首发。其中就收录有《易牙遗意》的四个版本:(1)《夷门广牍》本;(2)《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影印《夷门广牍》本;(3)《续修四库全书》本,影印《夷门广牍》本;(4)《鉴赏小品》本。

01

蟹生方

用生蟹剁碎,以麻油或熬熟冷,并草果、茴香、砂仁、花椒末、水姜、胡椒俱为末,再加葱盐醋共十味,入蟹内拌匀,即时可食。

△《易牙遗意》中记载的蟹生方

02

千里脯

牛、羊、猪皆可。精者一斤、浓酒二盏、淡醋一盏、白盐四钱(冬天只要用三钱)、茴香、花椒末一钱,拌一宿,文武火煮令汁干,晒之。

当时有一首诗:" 白盐四钱同搅拌,淹过一宿慢火熬。酒尽醋干穿晒却,味甘休道孔闻韶。"

诗中引用了《论语》中 "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 的典故。用来说明,这个肉干煮好之后拿绳子穿起来,放到太阳下面晒,晒好之后的千里脯,味道甘美,使孔子闻韶乐而仍知肉味。

03

盏蒸鹅

用肥鹅肉切做长条,用盐、酒、葱、樨拌匀,放白盏内蒸熟后,浇上麻油。

04

臊子蛤蜊

用猪肉,精肥相半,切作小骰子块,和些酒,煮半熟,入酱。次下花椒、砂仁、葱白、盐、醋,和匀。再下绿豆粉或面,水调下锅内作腻,一滚盛起。以蛤蜊先用水煮去壳,排在汤鼓子内,以臊子肉浇供。新韭、胡葱、菜心、猪腰子、笋、茭白同法。

05

假河豚

凤凰出版社出版的《江苏通史 · 宋元卷》记载了一种当时的名菜 " 假河豚 ",可惜,并未记载具体做法。

名士梅圣俞以讲究饮宴而闻名,他家经常吸引一些习气相投的文人食客,梅家几乎成为研究饮食文化的中心。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中对此有着记录。梅圣俞曾在宴席上赋诗《河豚鱼》:"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说明至少在宋代城市中的知识阶层,吃河豚已成风气。苏东坡居常州时,里中士大夫家有妙于烹河豚的,会请东坡共享。

宋代的美食家还创造出味道鲜美的素食 " 假河豚 "。

杨次翕在丹阳时,即用此做羹招待米芾。当时,所谓的假河豚、炸油河豚、油炸假河豚,已成为大小食店中的名菜。

【酒】

06

桃源酒

白曲二十两剉如枣核,水一斗浸之,待发。糯米一斗淘极净,炊作烂饭,摊冷。以四时消息气候投于曲汁中,搅如稠粥。候发,即更投二斗米饭,尝之或不似酒,勿怪。候发,又投二斗米饭,其酒即成矣。

如天气稍暖,熟后三五日,瓮头有澄清者,先取饮之,纵令酣酌,亦无伤也。

这是《易牙遗意》中记载的一个酒方,据说是从武陵桃花源中得到的。候发的意思就是等待发酵。

△《易牙遗意》中记载的桃源酒等

【汤】

07

凤池汤

乌梅去仁留核一斤,甘草四两,炒盐二两,水煎成膏,拌匀,放入罐中压实,半年后方取出,焙干,为细末。点汤或者用水煎服。

《易牙遗意》中记载的这个汤,文脉君越看越觉得很像 …… 酸梅汤!不过如今的料更丰富,也不会等上半年再喝,现煮现喝才健康啊。

△文脉君煮的酸梅汤

08

瑞香汤

山药四两,乌梅一两,甘草一两,丁皮木香各一钱为末。

【饮料】

09

麦门冬饮子

用人参、麦门冬、茯苓三味煮浓汁,渴即少啜之。

饮子曾是江苏地区颇受欢迎的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饮料。

苏东坡有一首《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 一枕清风直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苏轼文集》中,有一则写给友人钱世明的尺牍,其文云:" 一夜发热不可言,齿间出血如蚯蚓者无数,迨晓乃止,惫甚。细察疾状、专是热毒,根源不浅,当专用清凉药。已令用人参、麦门冬、茯苓三味煮浓汁,渴即少啜之,余药皆罢也 ……"

从信中看得出来,麦门冬饮子很为苏轼青睐,在他看来,这是对付热毒很有效的一种 " 清凉药 "。其制作也很讲究,要用人参、麦门冬和茯苓一起煎成浓汤。苏轼在确信自己中了热毒的情况下,就把这种药汤当作饮料,口渴了就喝它。

10

舍儿别

用新鲜果汁煎熬而成,有时会加入糖、蜜。

元代,镇江曾进贡一种叫 " 舍儿别 " 的饮料。舍儿别,蒙古语意为解渴水,由新鲜果汁煎熬而成,有时会加入糖、蜜。如果过稠,则以开水稀释。

【主食】

米饭、馒头、面条是如今最常见的主食。不过,据凤凰出版社出版的《江苏通史 · 宋元卷》中所述,越南的占城稻,在北宋初才大量传入江苏地区。占城稻的抗旱力强,对土壤的适应性也强,因而种稻面积大增,粮食产量也随之提高。两宋之际,随着北人大量南迁 , 江苏地区的一年两熟制范围才扩大。

稻主要用于煮饭和熬粥。苏轼在《乞常州居住表》中曾说:" 臣先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茶饭。"

宋人煮饭,比较稠的如浆糊,叫饘(zh ā n)。

范仲淹幼时发愤读书,饥则 " 划饘而食 ",把事先煮好的糜粥用刀切成四块,每天早晚各吃两块。

11

人口粥

腊月二十五,家家还有喝 " 人口粥 " 的习俗,即以赤豆粥祭祀食神。范成大在诗中这样叙述苏州一带的风俗," 家家腊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 "," 锼姜屑桂浇蔗糖 , 滑甘无比胜黄粱 "。

12

欢喜团儿

用白糯米洗净,在数九寒天蒸熟、冻散,并炒之使膨胀。春节期间用饴糖掇炒米,使成团状 , 以示团圆吉祥之意。

到了宋末,在南方的一些城市," 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 "。

元代延续了这一风俗,以镇江地区为代表,《至顺镇江志》卷四《土产》载,当地出产大麦两种、小麦三种。尤其是小麦,磨出的面粉更加精细。

元代,江淮地区流行一种以糯米制成的 " 欢喜团儿 "。

感谢《江苏艺文志》增订本主编江庆柏教授、凤凰出版社对本文的帮助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郑文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