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3-19
深晚书评|你我都需要的心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心药》这本书,乍一看像是一本写 " 霸道总裁爱上我 " 的书,我们可以读得很快。但是,读完后又想再读几次。

这本书写高知女性苏青垚为查明父亲坠机原因深入医药职场,和当年与父亲同机被救的沈绎心相识、相恋。两人在职场奋力拼搏,立志振兴传统中药老字号 " 麝予仙 " 和家族企业,引发了一系列故事。

这本书在同类小说中独出心裁,其中有职场、有体制、有企业、有家族、有文化。之所以耐得住一读再读,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世人早已病," 仙方 " 却残缺。文中说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毛病 "。

作者很有洞见地察觉到当下人们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写下来,那就是人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每个人都在生活中带伤前行。文中有人是先天不足,如苏炳浩般幼儿时期失亲,唯有一兄却坠机死亡;有人是后天不悟,如沈绎兰般神仙貌美,桎梏婚姻堕入脆弱;有人是身体有病,如沈绎心、年老的外公爷爷。更多的人是心中有结,如老一辈爷爷沈墨瑾、黎络渊对沈氏家族的责任;沈忠民对情人沈慧、妻子殷嘉怡以及儿子沈绎心的歉疚;沈绎心对教官苏炳桓死的歉疚、对自己私生子身份的介意;林翘音和陈教授的纠结;苏青垚对父亲之死的放不下 ……

不仅如此,书中还极具匠心地涉及到当下企业之病—— " 用尊严换取利益,再拿利益套取利益。"" 一边谈理想讲情怀,却又在背地里勾兑理想倒卖情怀。"" 中药公司的制度落后,需要琢磨人求得机会 "。甚至触及到医疗系统的弊端——医生不能通过开处方的方式得到尊重,医药代表只能通过送回扣才能得到尊重。

虽然到处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部分人只是找到了人类留下的普遍经验的半张药方,而少有人能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药方。就像文中修远集团,仅凭借半张 " 麝予仙 " 古方创业,却无法将老字号发扬光大;就像苏炳浩持有半张亲兄离世的药方拥有如日中天的事业最后却锒铛入狱 ……

人生在世,都有机会轻松拥有半张自救的药方,因为上天不可能早就将药方的另一半准确无误地递到我们手中,还需要我们自己探索。就像文中人物苏青垚、沈绎心,他们就是整本书的 " 心 "" 垚 ",凭借勇气和智慧,最终能够自救并解救众人。这正是作者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徘徊和犹疑之下最终得出的自救之药。

第二,用 " 成对人物 ",做 " 成长叙事 "。用成对的人物来比较或者映照,突出叙事效果的方法常常在写作中被作家运用,在这本书体现尤其明显。

巴赫金认为,作品中 " 一个人的内心矛盾和内心发展阶段 , "" 也在空间里加以戏剧化了 , 让作品主人公同自己的替身人、同鬼魂、同自己的 alter ego ( 另一个我 ) , 同自己的漫画相交谈 "。铁凝曾经也是也有过这样的看法:" 人物成对出现是常见的现象 , "" 总是要从一个人的内心矛盾中 , 引出两个人来 , 目的是把这一矛盾戏剧化 , 把它横展开来表现。"

《心药》中,三对情侣沈绎心与苏青垚、苏炳浩与沈绎兰、陈扬与蔚子,他们能最终走在一起,正是因为他们在作者心中 " 总是要从一个人的内心矛盾中 , 引出两个人来 , 目的是把这一矛盾戏剧化 , 把它横展开来表现。" 青垚和绎心能走到一起,其实是一个人的两面。他们同有的探索精神,虽然探索的出发点不同,但就因为这探索,他们能再次相遇,激发出苏的勇气和沈的责任心。除此之外,双方都特别符合想象中最佳恋爱对象的条件,显得特别契合。特别是沈绎心出走东非写给苏青垚的情信,读过之后有理由相信,沈绎心的浪漫和苏青垚高度一致,而并不像他们在送贵宾去峨眉山开会在车上对现实与理想论调的针锋相对。通读全文,他们本来就是一个人分裂出的两面性。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与沈绎心能够成对的人物非常多,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难塑造的人物。作者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她把这些人物尽量放在不同的叙事场打造,用 " 成长叙事 " 使他们最终被区分开来。

成长叙事在作者笔下是很丰富的,除了企业成长叙事和女性职业成长叙事之外,书里还涉及到各种亲密关系的成长叙事(亲子关系、伴侣关系、朋友关系 ……)。

人物在家庭、职场中慢慢成长,从不懂得爱与被爱,到主动用勇气与责任来承担爱,用时间做药引,锤炼心药,治愈自己的同时也治愈他人。

《心药》

龚莹莹 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20 年 1 月

特约撰稿 申红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